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形象导刊
3  
PDF 版
· 勇立潮头担重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2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勇立潮头担重任
——浙江省电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纪实
  勇立潮头担重任

  ——浙江省电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纪实

  2006年,浙江省电力公司在复杂困难的形势面前,沉着应对,知难而进,积极推进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冲破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和险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公司各项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基本缓解了困扰我省多年的电力供需矛盾,取得了抗台救灾的全面胜利,确保了平稳的安全生产形势,电网建设日新月异,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保障电力供应

  基本扭转缺电局面

  去年一年,在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电力需求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连年受到压抑的电力负荷增长犹如猛虎下山,在2006年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释放,我省基本扭转了自2003年以来的缺电局面。全年完成售电量1528.9亿千瓦时,增长17%;省统调最高用电负荷达2575.6万千瓦,较上年净增负荷500万千瓦,同比增长24.6%,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加快电力建设是我省基本扭转缺电局面的根本措施。经过去年的努力拼搏,全省共投产发电机组容量870万千瓦,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29亿元,有力地保障了电力供应。其中,随着500千伏宁波至温州沿海第二回输电大通道的投运,全省基本形成了500千伏环网结构,标志着浙江电网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去年浙江电力生产、建设的任务异常繁重,电网输送瓶颈问题相对突出,安全生产的压力依然较大。全年共新增统调发电机组19台,新建3座500千伏变电所和19座220千伏变电所,扩建2座500千伏变电所和18座220千伏变电所,净增500千伏线路14回、220千伏线路71回,涉及电网停电改接方式十分复杂,运行安排难度较大。同时由于政策处理困难,一些重要基建项目的实施、投产时间与计划相差较大,导致系统运行方式和检修方式安排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为确保电网安全和可靠供电,浙江省电力公司强化分析,统筹安排基建、技改项目的停电配合与启动投产工作,精心安排运行方式,做好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电网分层分区和补强措施的落实工作,采取各种措施解决沿海电厂“窝出力”问题,充分做好事故预案和应急准备,未发生误操作事故,圆满地完成了重大基建、技改项目的投产任务。2006年12月6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向浙江电力公司发来感谢信,对浙江省电力公司负责人多次去工地现场协调工作,帮助解决困难,为华能玉环电厂一号机组顺利投产起到的促进作用表示衷心感谢。

  相比前几年,去年浙江电力供需矛盾有所缓和,但在夏季高峰用电期间,电力供应依然紧张。为了实现“不拉电、少限电”的目标,努力扭转浙江省持续多年的缺电局面,浙江省电力公司超前谋划、及早准备,采取各项有力措施,保障电力供应。

  迎峰度夏期间,浙江省电力公司总结完善有序用电方案,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方针,根据电力供需形势,及时启动错避峰用电方案,建立供用电应急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引导用户科学用电、错峰用电、节约用电。在各级政府的组织协调下,顺利度过了迎峰度夏的考验,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电力供需的基本平衡。全省累计拉电损失电量同比减少81%,没有发生电源性原因造成的拉限电。

  同时加强电力调度,完善网厂协调沟通机制,充分利用省内发电资源,发挥新老机组发电能力;重点组织高峰时期的外购电力,去年外购电量338亿千瓦时,省外受电最高负荷达730万千瓦,弥补了浙江电网的用电缺口。在各级政府的协调下,浙江省电力公司经受住迎峰度夏的考验,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电力供需的基本平衡。

  建设坚强电网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2006年6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与浙江省就共同推进浙江电网“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发展和农村“户户通电”工程进行了友好的会谈,并达成共识。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与浙江省人民政府两个会谈纪要的签署,浙江省电力公司先后与11个市政府举行了“十一五”电网发展会谈并签署了纪要,电网发展得到了浙江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顺利实施“十一五”电网规划营造了宽松环境。

  11个市经济的发展与电网建设的发展息息相关,未来的区域定位与战略需要坚强的电网提供有力的支撑。浙江省电力公司为各地制定的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些规划“量体裁衣”,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GDP增长和社会用电需求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规划的目标是促进能源布局、电力流向合理,资源优化配置。它的作用,将随着地方经济发展的进程逐渐显现。

  为满足我省“十一五”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在电网建设上投入550亿元。每年超过百亿元投资的电网建设规模,不能单靠浙江省电力公司一家来唱独角戏,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浙江省电力公司经过与各市党委政府的友好会谈,以签署会谈纪要的形式初步建立形成了一种政企携手共建电网的格局。

  从率先发展的沿海城市到正在加快开发的中西部地区,浙江省电力公司均高度关注并提出加快电网建设的举措,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已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建设坚强电网、助推经济腾飞的重任。而11个市政府无不将之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电网如同根根血脉,将为浙江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首先是双方对电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产业的重要作用在认识上取得了高度的一致,各地方政府纷纷承诺,将电力发展规划纳入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电网建设作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加强电力发展规划与地方经济社会各项规划之间的协调性和相容度。

  同时,各市政府也在会谈纪要中承诺将在变电站用地、电力廊道落实和政策处理等方面,统筹各方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地方电网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落实电网建设征迁工作政府属地管理负责制,严格实行电网建设项目责任制考核,建立电网建设项目施工保障机制,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杭州和宁波作为国家电网公司31个电网建设与改造重点城市之一,在“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电力公司将分别投入200亿元和150亿元,其中杭州作为省会城市,规划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675万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变电容量978万千伏安左右,新增110千伏变电容量882万千伏安,并规划在市中心、余杭、萧山新建钱江、杭北、萧东等3座500千伏变电所,新建25座220千伏变电所和90座110千伏变电所。宁波则将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550万千伏安、220千伏主变容量633万千伏安、110千伏主变容量548万千伏安。

  在我省各地各级政府和省电力公司的努力下,到2010年浙江电网将拥有500千伏线路7009公里,500千伏变电站35座,主变容量5575万千伏安,220千伏线路14308公里,主变容量7597万千伏安,从而真正成为适应经济发展、适应电源接入、布点合理、网架坚强、各级电压匹配、运行调度灵活的现代化电网。

  作为关系浙江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浙江省电力公司承担着实施浙江电力发展战略、促进电力工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有了各地政府的保驾护航,浙江省电力公司将在“十一五”期间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各地电网建设力度,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推动浙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实现“户户通电”

  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

  2006年8月18日,开化县舒庄镇毕龙山自然村用上了大电网的电,使衢州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户户通电”。

  同年11月2日,在温州洞头县东屏镇大瞿岛,浙江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赵义亮合闸通电,为岛上居民送上光明。此举宣告全省实现了户户通电,在浙江电力发展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电气化的支撑。站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高度,“户户通电工程”被当作今年浙江省电力公司农村电力工作的首要任务。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省“无电户”共计2819户,涉及无电人口7786人,主要在温州、舟山、台州、丽水、金华、衢州、绍兴等7个地区的28个县(市)。

  “户户通电”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无电农户大都处在边远山区,生活极为困难,通电的资金及施工难度都非常大。浙江省电力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创业精神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务实精神,自我加压、团结拼搏,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把“户户通电”规划纳入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共同推进。同时注重经济性和科学性,根据不同地区电网布局、能源资源分布、农民居住地域的特点,确定“户户通电”的方式。还逐级建立“户户通电”工作责任制,加强对项目计划执行、物资采购、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重点环节的管理,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户户通电”工程既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新的生产工具、技术有了得以推广的能源基础,又可以改善当地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当地的科教、文化事业发展也将起到推动作用,让农户摆脱穷困落后。

  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浙江省电力公司与11个地市政府签订会谈纪要的重要内容。浙江省电力公司主动与省经贸委、省农办等部门沟通,取得支持,积极开展新农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去年全省新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累计完成投资20.36亿元,创建新农村电气化示范县5个(德清、桐乡、瑞安、义乌、萧山),新农村电气化镇33个,新农村电气化村316个,全省新农村电气化县、镇、村数各占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近三分之一。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电网输配电网络,满足了农村用电需求的增长,解决了一些农电管理难点,保证了农村用电安全,降低了农村排灌用电费用,改善了村容村貌,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五丰村是桐乡市崇福镇私企比较发达的一个村,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家中的电器也不断增加,全村930户村民拥有空调1000多台,超过了人均一台。由于五丰村经济快速发展,供电部门在近两年内已投入大量资金对村里的电力设施进行了3次改造。改造后的五丰村用电量大幅度上升,2005年用电量达102万千瓦时,而2006年仅是1至9月份用电量已达105万千瓦时。村支书陈树森兴奋地说,新农村建设,电网是基础。在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五丰村的村级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村民们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村级公路也装上了亮堂堂的路灯,村民们晚上走夜路也不怕了。

  义乌长府村以前到处都是电线“蜘蛛网”,而且全村变压器容量只有200千伏安。随着村民生活条件的提升,村内工厂从最初的二三家增加到五十多家,用电量供不应求。加上线路老化,经常出现变压器烧毁的现象。经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村容整齐了,全村更换了漏电保护器,变压器容量达到800千伏安,现在村民不再为用电发愁。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在新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上投入150亿元的资金,力争全省农村人均年用电量较“十五”末翻一番,达到5780千瓦时,全省农村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660千瓦时,农村副产品加工基本实现电气化,农村电网布局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全省有20个县(市、区)、200个乡(镇)、2000个村以上实现新农村电气化,从而使电力适应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真正为农民致富奔小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抗击“桑美”台风

  挺身肩起社会责任

  去年,浙江电网经受了50年一遇的“桑美”超强台风的严峻考验。8月10日“桑美”台风在我省苍南登陆,登陆时最大风速达到68米/秒,是5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台风途径区域电网遭到毁灭性破坏,温州、丽水市12个县(市)共179个乡镇、3317个村停电。丽水庆元县遭受强降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造成35千伏左溪和百山祖变电所被完全冲毁、掩埋;220千伏线路倒塔3基,线路损坏10公里;110千伏主变损坏1台,线路倒塔98基、损坏210公里;35千伏线路倒杆43基、损坏57公里;10千伏线路倒杆、断杆、斜杆超过10000基、损坏984公里;配电设备损坏560台件;低压线路损坏931公里。

  面对台风造成的严重灾情,浙江省电力公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心,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抗台救灾。在台风过后,公司迅速组织所属单位、派遣70支抢修队伍共4000余人赶赴灾区,自带干粮,自带装备,与当地万名电力员工一起战斗在抗台救灾第一线。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克服山高路滑、高温酷暑、条件艰苦等困难,与烈日抗争,与时间赛跑,披星戴月、不辞辛劳,在短短3天之内基本恢复了受灾地区的供电,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重建了一个苍南电网,取得了抗击“桑美”台风的全面胜利,并保证了人身和电网的安全。

  在与“桑美”台风的决战中,浙江省电力公司坚决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依靠广大干部职工的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最快速度恢复了灾区供电,充分展现了勇于负责的公司形象,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2006年9月8日,温州市委主要领导专程到浙江省电力公司,代表温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750万人民深情感谢公司在抗台抢险中作出的贡献。浙江省电力公司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抗台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为建设和谐社会,浙江省电力公司积极培育“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文化,在公司上下广泛开展“爱心活动”,深入实施 “平安工程”,并不断向社会辐射和扩展。开展“优质服务进万家”活动,组织优质服务和行风建设明查暗访,深入落实“三个十条”,完善95598客户服务系统和优质服务常态机制。城市供电可靠率99.9063%,农村供电可靠率99.501%,客户满意度得到提高。

  公司按照人员、时间、力量百分之百的要求,促进安全生产夯实基础、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管理,确保了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爱心理念”的大力倡导和推动践行,使员工增强了关爱企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关爱家庭、关爱社会的意识,在保障安全供电、改善优质服务的同时,积极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投身扶贫帮困和公益活动,促进了队伍稳定、企业和谐与社会责任的履行。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加固了电网安全、队伍稳定、企业和谐和奉献社会的基础。浙江省电力公司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结对帮扶先进单位。一年来,浙江省电力公司系统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个集体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3名职工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家单位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3名职工获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4个班组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先进班组。

  

  百年铸辉煌,盛世写华章。2006年适逢浙江有电110周年。2006年11月9日,浙江有电11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举行。回首浙江电力110年的历史,就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一代代浙江电力人不畏艰难、艰苦奋斗、英勇拼搏、开拓创新的历史。在这百年的历史中,尤其是建国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了浙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崛起和腾飞,浙江电力人用自己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在中国电力发展史上矗立了一座座丰碑,令人无比骄傲和自豪。

  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是,浙江电业先辈们在创业、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好品德和永恒的精神。这就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团结治网、和谐发展”的电力企业良好传统,以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优良作风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这是浙江电力永葆活力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动力,我们要十分珍惜,不断发扬光大。

  历史召唤我们,时代激励我们。浙江省电力公司将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的领导下,与全省电力企业一起,接过先辈们开创的事业,继承和发扬浙江电力的优良传统,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浙江电力系统员工,励精图治,开拓奋进,创造浙江电力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浙江省电力公司新闻中心供稿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