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新老司机互动:安全行车学几招
·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追薪行动
· 杭州一爱心妈妈13天织了4件
· 爱心走进大山
· 农民工有了“年薪制”
· 不同气候条件
如何安全行车
· 不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2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调查发现,三种特殊生活形态
不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据新华社电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这一特殊群体有着三种特殊的生活形态,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应引起各方面足够关注。

  接受“临时监护”。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一般有四种监护方式:第一种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等。第二种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等。第三种是同辈监护。这两类监护都存在着监护权频繁流动的问题。第四种是监护缺失,也就是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自己照顾自己。

  由于监护趋于“软化”,加之留守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社会中的不良诱惑,导致厌学、逃学甚至辍学,成为“问题孩子”。接受调查的600个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另外,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

  承担“逆向监护”。一些监护人年龄偏大、身体有病、生活不能很好自理,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上的照料和关怀,相反,留守儿童还要去照顾监护人,这类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实际上变成了“逆向监护”。他们在很小年纪的时候过早地承担起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对他们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忍受“动态留守”。不少留守儿童的留守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第一种是“留守—流动—再留守”型的留守儿童。即父母双方全都外出打工后,起初是把孩子留在家乡,等在城市稍微站稳脚跟后,再把孩子接到城市,孩子稍大后又被送回老家。第二种是“流动—留守”型的留守儿童。他们出生在城市或者父母外出时就被带到城市,并在城市完成小学教育,在即将读初中时才被送回老家。这种不稳定状态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都产生极大的影响。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