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都是全球气候变暖惹的祸
· 标题新闻
· 大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 又到油菜花开时
· 要闻简报
· 吴淑珍连续第五次请病假
· 沪深股市昨跌幅超过4%
· “熊猫烧香”再出变种 危害性增强需谨防
·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专题研讨班开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去年川渝伏旱高温,今冬全国气温偏高,专家称——
都是全球气候变暖惹的祸
  本报综合新华社2月2日消息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今年我国冬天气温比以往略微偏高。虽然今冬是否属于暖冬还需参考2月份天气状况来最终确定,但偏高的气温和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已引起各方人士的密切关注。

  国家气候中心工程师宋艳玲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影响,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今年冬天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1月我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4摄氏度。

  专家指出,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更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因素的影响。1月份,我国东北地区偏高4.1摄氏度,属历史冬季最高气温,青藏高原地区偏高2.7摄氏度,也属历史高位。

  专家指出,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等人类活动正影响着全球各地的气候,令全球气候出现变暖趋势,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此前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

  气候变暖后,我国的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出现了变化。最近的研究指出,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趋多、趋强。

  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对我国农业生产正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国家气象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专家吕厚荃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去年川渝地区的伏旱高温,以及秋季冬作物区大部气温偏高,对作物生长影响较大。

  吕厚荃说,2006年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川渝地区的伏旱高温。作物遭受高温、干旱的双重危害,导致结实和灌浆不良,粮食减产500万吨以上。经济作物的产量、品质也有所下降。同时,农业基础设施也损毁严重,对农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称,今年冬季偏高的气温也将对来年农作物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气温偏高有利于土壤中的虫卵、病菌越冬,易导致春季病虫害蔓延。同时,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干燥,有可能引发部分地区的春旱和土壤失墒现象。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