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沪指大跌144.23点,两市近50家股票跌停。这是千点以来的牛市行情中,单日跌幅最大的一次。
自去年10月以来奋奔不停的牛蹄,终于在2007年年初放缓脚步。但市场关于“由过度流动性推动的股市泡沫已经出现苗头”的判断,似乎让此次逼近3000点的调整,带上了管理层调控的意味。有人担心,这轮持续一年有余的牛市会不会因政府的干预而终结?2月1日,《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政府调控的目的,不是终结牛市,而是对牛市的精心呵护,是为中国资本市场“黄金十年”蓄积恒久的牛市动力。
2007年,我们需要牛市
2007年,我们需要牛市。
因为,“2006年底之前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工作目标已经实现。”2007年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发展”。要使当前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发展”,从市场角度来看,我们需要一个牛市环境。
限售股份解禁后的减持变现,需要一个牛市环境。有券商测算,按当前股价计算,2007年,“小非”潜在资金需求为1365亿元,“大非”为2241亿元。只有市场平稳经受了限售股解禁的冲击,股权分置改革才算完美收官。没有2007年牛市支撑,股权分置改革有可能在限售股解禁流通环节功亏一篑。
以大型国企为主的IPO的顺利实施,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和比重的提高,需要一个牛市环境。据测算,继中国人寿200亿元IPO后,接踵而至的将有平安保险150亿元、建设银行300亿元、交通银行300亿元、南京商业银行150亿元、招商证券50亿元……如此巨量的资金需求,若缺乏牛市下的人气和资金入市信心,这些大型国企也将失去融资和大发展的机会。
此外,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果、A股市场争夺定价权,以及中国作为一个资本大国的快速崛起,同样需要一个牛市环境。
调控,是为中国资本市场
蓄积恒久的牛市动力
我们需要牛市,但不需要大跃进式的指数牛市,更不需要人为操纵、疯狂炒作、竭泽而渔的牛市。
当前的牛市繁荣中,的确存在某些令人担忧的不健康的现象。其中,机构集中炒作超级大盘股带来的指数牛市,最令人担忧。这种为博取指数期货做空收益而人为操纵的指数牛市,不仅造成沪深A股总市值虚假井喷,也误导了管理层对市场的评判。这种急功近利的牛市,恰恰是对此轮牛市未来的杀鸡取卵,也是招致管理层对股市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在5年熊市后迎来的此轮来之不易的牛市,需要市场各方精心呵护。为了确保中国股市能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的第一个周末到来之前,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随后,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同时宣布个人购汇额度由2万美元升高到5万美元,力图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币流动性泛滥引发的资产价格暴涨问题。紧接着,证监会叫停新股票基金发行,减缓A股市场大规模投资资金的流入;国资委开始与证监会联手建立信息网络,加强对国有企业进出股市、转手交易的实时监控;有关监管机构更是向各地分支机构下发文件,“要求严查违规资金,尤其是地下违规入市的外资”。市场认为,如果股市继续疯涨,下一步很可能会有更严厉的调控措施出台,以避免股票等资产价格的泡沫化。这些举措正是管理层对过热市场的善意提醒、对牛市的悉心呵护。
当前,市场参与各方,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应当用心领会政策意图,呵护市场,为中国资本市场“黄金十年”蓄积恒久的牛市动力。广大投资者在市场巨幅振荡面前,更应保持理性心态。只有树立健康的投资理念和理性的投资态度,市场各方才能真正分享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下的牛市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