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美传奇作家谢尔顿辞世
· 西德尼·谢尔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为读者写书,而不是为书评家”
“如果我写到一个地方,我肯定去过那里……我不想欺骗读者”

美传奇作家谢尔顿辞世
  美国传奇作家西德尼·谢尔顿因肺炎并发症于1月30日在加利福尼亚州艾森豪威尔医疗中心逝世,享年89岁。谢尔顿传奇一生就此落下帷幕。

  在音乐、电影和电视三大舞台获得最高荣誉奖托尼奖、奥斯卡奖和艾美奖后,谢尔顿在52岁时跨入小说作家行列,续写传奇人生。他的小说迄今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远销180多个国家,创下3亿册销量。

  畅销作家

  面对谢尔顿的逝世,多年来一直负责为其宣传作品的沃伦·考恩说:“我失去了一个长期的挚友。”

  谢尔顿1917年2月17日出生在芝加哥。尽管从事过多个媒体行业,但舆论普遍认为,小说让谢尔顿饮誉世界。

  谢尔顿的小说迄今已被翻译为51种语言,远销180多个国家。他笔下的畅销小说有《裸脸》、《天使的愤怒》、《午夜情》、《午夜的回忆》、《游戏高手》和《假如明天来临》等。其中,不少小说还被搬上银幕。

  《洛杉矶时报》说,谢尔顿的小说是如此畅销,以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没有阅读《假如明天来临》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支付谢尔顿100万美元购买此书的电视剧版权。

  谢尔顿笔下的主人公多为富有、美丽和优秀的女性,然而,这些优点却未能使她们远离不忠、背叛与轻率。小说剧情复杂起伏却不难理解、引人入胜却难以预测,读者往往爱不释卷。谢尔顿的《午夜情》还入围《纽约时报》畅销书名单53周时间,创下当时纪录。

  “我试着把小说写得让读者难以释手,”谢尔顿1982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努力构筑情节让读者看完一章再看一章。”

  另类写法

  与一般作家不同,谢尔顿不会坐在打字机或电脑前“苦干”,他的目标仅仅是每天成文50页。

  谢尔顿有时向秘书口述小说情节,有时则自己驱动打字机干活。他绝不赶工,50页一到,他就立即停手。他会在第二天修改前一天内容,再续写50页。当写够1200页至1500页时,谢尔顿便开始反复修改重写。

  “我会完全重写12至15次,花一整年时间重写。”谢尔顿说。

  然而,谢尔顿畅销的小说没少遭美国书评家狠批。他们说,小说对话平庸老套、情节更令人难以相信。他们表示,小说的销量与质量根本不成比例。

  对此,谢尔顿反驳说:“我为读者写书,而不是为书评家。”

  谢尔顿的经纪人莫特·詹克洛2004年说,谢尔顿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他很会讲故事,是这方面的大师。读者关心谢尔顿笔下的主人公,她们大多为受到威胁的女性,谢尔顿善于捕捉女性的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尤其喜欢购买谢尔顿的作品。对此,谢尔顿评论说:“我喜欢描写那些聪明而有能力的女性,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女性没有丧失她们的温柔。女性有巨大的力量——她们的温柔让男人无法抗拒。”

  才华横溢

  从事小说写作之前,谢尔顿在音乐、电影和电视界也从事过写作工作,他还做过导演和制片人。

  谢尔顿替百老汇写过几部音乐剧作品。其中,凭借《红发人》,谢尔顿获得音乐剧最高荣誉奖托尼奖。他重写的音乐剧《风流寡妇》、自创的《纸牌》和《仙乐飘飘》几乎同时在百老汇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百老汇的成功将谢尔顿带回好莱坞。他除写过20余部电影剧本外,还成为不少影片的导演和制片人。凭借《单身汉与时髦女郎》,谢尔顿于1947年问鼎奥斯卡最佳剧本奖。

  回忆在米高梅公司的时光,谢尔顿于1982年说:“我拼命工作,不曾停歇。多尔·沙里(公司时任制片主任)有一天看米高梅作品名单时发现,其中8部剧本都出自我手,比3个编剧加起来还多。就在那天下午,他让我做了制片人。”

  后来,电视业兴起,谢尔顿选择转业。他创作和制片的电视连续剧《梦见精灵》于1965年至1970年连续五年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热播,替他将艾美奖收入囊中。

  谢尔顿说,在创作《梦见精灵》的最后一年里,他决心撰写小说。“每天早晨9时至中午,我都让秘书接听工作室的所有电话。每个早晨我都在写作——有时我念秘书写——然后我才开始电视业务。”谢尔顿说。

  绝对敬业

  值得谢尔顿骄傲的是,他绝对忠实于写作的细节。

  谢尔顿1987年说:“如果我写到一个地方,我肯定去过那里;如果我写了某道印度尼西亚菜,那我肯定在那家餐厅吃过这道菜。我不想欺骗读者。”

  为撰写《心灵的风车》,谢尔顿还采访过前中央情报局局长理查德·麦加拉·赫尔姆斯,到阿根廷和罗马尼亚旅游并在小说主人公生活地、堪萨斯州交界城生活了一周时间。

  谢尔顿说,小说创作是他最喜欢的行业。对于突然转业写小说,谢尔顿表示,他当时感觉到头脑里萌生一些情节复杂的东西,想要进一步探究人类的情感和行为动机,这超越了电影和电视剧本涵盖的范围。他说:“尝试写作(小说)是我当时唯一的答案。”

  小说有一种奇妙的氛围,小说的世界里有其他媒体不曾拥有的自由,谢尔顿告诉记者。

  神奇人生

  对于自己的成就,谢尔顿认为,这恐怕算得上一场奇迹。

  “我父母都是三等辍学者,”谢尔顿说,“我父亲一辈子没读过一本书,我是家里唯一一个完成高中学业的人。”

  谢尔顿在高中毕业后获得了去西北大学深造的奖学金,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谢尔顿不得不在大学一年级时放弃学业。

  数年后,谢尔顿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我看着那些衣着入时的学生,我默想,数年后,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我要留下人生的印记,我想要人们知道我来过。”

  辍学的谢尔顿在芝加哥做过剧院报幕员、皮鞋销售员和夜总会衣帽寄存处服务员。有一天,夜总会乐队的主唱唱了一首谢尔顿写作的歌曲,这使他后来怀揣成为音乐作词人的理想,前往纽约。在那里,谢尔顿看到许多电影并萌生了写作电影剧本的念头,来到好莱坞。

  然而,谢尔顿在好莱坞求职时不断遭拒。在得知好莱坞制片人雇佣读者帮助分析剧本后,谢尔顿进行了尝试,并获得工作机会。他当时的周薪仅为约20美元。

  不久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谢尔顿参加美国空军。不过,由于健康问题,他入伍几个月后便离开空军。战后,谢尔顿开始在纽约创作音乐剧,并在圈中声名鹊起。在后来的60年里,谢尔顿兢兢业业,终于“写”下传奇一生。陈立希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