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陌上
歌声
· 叶圣陶访友
· 低头
走路
· 胜利的
启示
· 那些
· 窗台上的南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胜利的
启示

■于立岳
  从江南水乡来到齐鲁大地,雨过天晴的济青高速公路,空气格外清爽。路旁齐整的白杨林足有三十米宽,它如孙武的骑兵列队被检阅一样,簇拥着高耸层叠的绿色大旗笔直站立两旁,林带遮隔了路边村庄低矮的土房和平展展绿茸茸的庄稼地;林带,跟着路伸向广袤绵亘的广饶平原地平线。中午汽车顶上的太阳,还能从在微风飘荡中油亮的白杨树新叶上反射进车窗,形成斑斑移动的闪光。路上车稀声静,不见山丘、高楼,视线从车窗内向外望去,尽可延伸、远眺,再远眺,极目在蓝天绿地相合的天际线上。

  在泰山东北部的广饶平原之下,汇积着数十亿吨现代黑金——石油,这里有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

  世界上第一个为“石油”冠名的人,是北宋时期杭州人科学家沈括。他著的《梦溪笔谈》中称可燃淆水为“石油”,还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学大庆、人学王铁人,发扬石油工人头顶天山鹅毛雪,脚踩戈壁大风沙的大无畏精神,无人不知。而眼前的胜利油田,不见风沙,也看不到荒漠,而是一座以产油为主业的五十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鲁浙两地之民风,苏东坡就有直接的体会。他讲密州是“人淳事简,地瘠民贫”;而讲杭州是“三吴之风自古奢华,尤以钱塘为甚”。可见风气二字,自古使然,千载难改。外地人到东营市,给你第一印象是安静,市区没有喧嚣和不停挖路的噪音。胜利石油管理局正对面的中心广场,足有两个武林广场大。再一个特色是街道旁可以看到采油机,你晚饭后在街上散步,冷不丁就会在巷口闪出一排皮带机或几台磕头机来,他们在民宅中间的空地上静静地站着,一根根抽油管直伸四千多米深处的石油层。有的机器已与民宅相伴十多年了,如离市中心不远的街上有一采油点,只有一亩地大,布着三十来台皮带机,一抽就是十八年,共计生产原油二百万吨,按现价算,这一亩地的产出竟有九十亿元之巨,你说这不是最富的金矿?

  胜利油田最值得骄傲的是他们的职工队伍。他们目光远大,技术精湛,正在大踏步地探索着一条不靠资源靠智力生存、致富的路。胜利有一支数以万计能征惯战的钻探队伍。这支队伍不仅有老石油的顽强意志,而且有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中国最深的七千米深井就在胜利油田。

  那天我们去参观该深井台,足有五十米高,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风机、钻机、泥浆池、调控室,还有一个上万千瓦的自备电厂。据说仅这一台机,一天的费用就要二十万元。油田的自制钻机、钻头,技术水平世界领先。这里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在地下打水平井技术。这项专利技术,同时也解决了近海石油开采不用到海上去造平台,只需陆上打一口井,再从地下弯至海底就成了,极大地节约了开采成本。油田的钻井队中,有一个叫朱玉雷的队长,再硬的地层他都能快速钻入,大家称他是“给地球做CT的人”。胜利油田各业都有朱玉雷式的身怀绝活者,他们让世界都刮目相看。现在,胜利钻井队已作为国家技术出口,走向世界了。在非洲、中东等十几个国家,都有我们胜利的人和钻机在异国钻采。所以外国人惊呼:“现在是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中国人!”这种显赫,与半个多世纪前洋人对我们不屑一顾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山东之行,我见识了胜利油田,更领会了当今古老齐鲁大地的新气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