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7版:两会特刊1
3  4  
PDF 版
· 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互动共赢
· 伴孩子走好第一步
· 愿水乡不再“喊渴”
· 委员考察
创意园
· 让代表委员开心又开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愿水乡不再“喊渴”
  韩伟明 省政协委员,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国家注册审核员

  连续两年,我向大会提交的提案都与污水处理相关。这不仅仅是出于自身职业的敏感,更是出于对一些地方尤其是水乡水污染的忧心。

  与外省一些同行交流时,我曾说起,浙江不少地方缺水也很厉害,起初他们还不相信:你们是水乡怎么还缺水?我说,浙江不是水源性缺水,而是水质性缺水。水是有的,但污染后,无法用了。说实在的,作为一名老环保工作者,对水乡“喊渴”是很痛心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截污治理还有空白区。近年来,我省对污水治理的投入力度相当大。到2006年10月,全省投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达92座,日处理能力达473万吨。可以说,这一污水处理能力处在全国前列。但我省水污染整治形势依然严峻。还有就是有的地方的污水处理厂虽然建起来了,但其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部分处理能力被闲置的情况。

  污水治理堪称是环保界的共性难题,任重而道远。对此,我也思考了许多,感到除了我们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思维,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外,如何强化、提高污水处理工程的系统性、计划性十分重要。我的看法是,应以强化政府责任为关键环节,严格实行环保绩效考核,尤其是要提高污水处理工程的前瞻性、计划性与工程质量,做到建设一片、验收一片、投运一片,使建成的污水管网最大限度地发挥纳污、截污功能,使投入治污的每一分资金都能产生最大的环境效益。唯有如此,水乡才不再会“喊渴”,才不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

  (金涛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