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两会特刊
3  4  
PDF 版
· 华仪20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2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华仪20年
——从家庭小作坊走向公众公司
  华仪

  2

  0

  年

  ——从家庭小作坊走向公众公司

  在乐清这个集团林立的电器王国,华仪在公众面前一直是低调的,有媒体称之为“高压电器王国中的一匹黑马”。2006年,华仪之所以引人注目,除去一直刻意与公众保持距离而引发诸多好奇之外,还因为它的“一鸣惊人”:成功上市;与德国艾罗迪公司合作开发1.5MW大功率风机;投资10亿元收购成立河南信阳华仪化工公司进展顺利;全面进军高压领域、组建华仪投资公司,全力拓展资本运营……这些“动作”把华仪在这一年推向“第一排”。

  华仪电器集团的上市,像是给产能过剩、成长乏力的温州电器行业寻回一种远去多年的记忆。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资本角逐的时代,在资本的市场上,温州企业因为这块短板而漏掉了太多的利润,华仪也同样如此,正是在这个竞争环境里,华仪开始留意上市这根稻草。这根稻草的浮力到底有多少?它能对华仪提供多少推动力?相比较那些还没有浮出水面的其他电器企业来说,华仪是一个幸运者,毕竟他获得了一些额外的浮力,但是,人们更多的还是将对华仪的兴趣放在了它的水面下的那一段挣扎的过程,以及抓取买壳上市这根稻草之后的航向发展方面。华仪也好、其他大大小小的温州电器企业也好,不管什么形式,华仪上市毕竟起了一个排头兵的作用。

  上市,在温州企业家心里一直是个令人眼馋却烫手的山芋。从传统家族式企业蜕变到现代公众企业,期间所要经历的酸、甜、苦、辣只有当事人才明了。

  不仅仅为了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守住现有的产业,华仪却有着比别的企业成本更低、更通畅的融资渠道,股东回报率又高,完全不必蓄势而发,全力以赴向资本市场冲刺。那一直坚持稳健发展的华仪为何在这时突然发力呢?

  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面对产业升级和竞争压力,华仪开始考虑资本的力量。温州的民营企业家并非不愿上市,只是他们往往重实业经营、轻资本运营。但是,如今温州的民营企业家已普遍达成共识,那就是温州的民营企业科技含量整体不高,上市融资将大大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

  过去几年里,华仪在多元化过程中多有收获,在资本市场尝到甜头。早日成为上市公司中的一员是华仪确定实业经营与资本运营两手抓的一个夙愿。华仪下一步要全面进行风能开发,耗资巨大,华仪董事长陈道荣将它形容成一场有伟大开创意义的能源革命和人生事业中毕其功于一役的血战,现在厂房有了,技术也准备好了,政策也放开了,唯缺粮草。“企业想真正做大做强,上市是必经之路。”陈道荣这么认为。他还有一句话是:“迟上市,不如早上市。”

  对华仪而言,上市不仅仅是融资、提高公司知名度和规范企业运作。上市能为企业搭建一个强有力的融资平台,是一张进入资本运作“游戏场”的入场券。上市其实就是为华仪打开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通道。这是华仪必经之路,非走不可。

  蛇只有蜕一次皮,才能成长一次。一个人的成长就和蛇蜕皮一样,是带着痛完成的。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这如同凤凰涅槃,求的是壮美的重生。上市,华仪整整准备了六年。对华仪来说,这一次蜕皮的时间有点长,而且带着剧痛。

  华仪成功上市,对乐清来说,也是值得庆贺的事。之前,上市在乐清始终是坚冰一块,无人触及。华仪作为温州第一家上市的电器企业和乐清首家上市公司,肯定能催化更多的乐清企业踏上上市的征途。

  温州民营企业体制创新的范本

  华仪裂变

  有人形容温州民营企业的扩张,像磁铁一样,不断吸引边上的小铁钉,我们称之为“合聚”;而华仪的扩张,却像细胞分裂一样,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从而扩大机体,我们称之为“裂变”。这种细胞分裂如同华仪的产品一直错位发展避开同质竞争一样,通过自我衍生、自我裂变而实现的。别人生产的主要是中低压电器,而华仪的产品主要是高压,或是超高压,如252kV及以下成套开关设备、配电自动化开关及终端装置、高压开关元件、电能仪表、风能发电设备等产品,因此在十几年发展过程中,华仪可以避开本地产业集群中最令人头痛的“低价竞争”问题。华仪的扩张是从一个产品成长为一个车间,一个车间成长为一个子公司,最后成就颇有“嫡系部队”风格的“集团军”。正是采用稳步做强的方式,华仪才不像温州某些企业集团那样不断吸收小企业使自己“虚胖”起来。这种变化在企业规模上是扩张速度不快,但忠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而且发展十分稳健、负债率低,先做强,然后做大。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发表《战略与结构》一书。钱德勒把工业企业的发展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带动组织结构的变化。他发现大企业组织演变的主要特征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多部门的组织结构。

  20年来,华仪的组织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司通过原材料的供应商及产品分销商扩大范围,形成规模,组织结构由原来的直线型转变为事业制,部门经理承担具体运作决策的职责,完成纵向一体化。华仪因此裂变成多部门公司,产生一系列下属公司。各子公司负责短期运作决策,总部统领长期战略决策。

  管理和组织是被许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所忽略的问题,他们在企业改革上唯一的着眼点是企业效益和产权。在温州众多企业集团中,许多被媒体称道的做法是产权改革和集而不团的扩张,很少有人从组织结构及其变化中寻找发展着力点。

  华仪的发展为钱德勒的观点提供了一个佐证,同时也为温州的民营经济提供了一个发展的范本,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犹如蛇蜕皮一样,同样是蜕皮,却也存在着一个怎样发展的模式问题,陈道荣在不断选择中,要突破的困难实在是太多了,到现在还是经常会碰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笼统来说,在一个行业里头,首先要摸索出一个发展模式——也就是如何蜕皮的问题。蜕皮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增长,而寻找发展模式的目的则是要盈利,当然,就某些市场环境来说,并不是说能盈利就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模式,要看你这个发展模式符不符合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在华仪周围,与它同时创业的也有很多同类型的行业,开始的时候也赚了钱,但后来大部分倒下去了,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没有及时理顺管理结构,没有摸索出一种适应市场的发展模式。

  温州民营企业的价值体现

  华仪理念

  陈道荣常常喜欢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员工们心情愉快地上下班,这时候他的心里充满了喜悦。陈道荣认为自己是一个企业家,而不是商人。企业家做事业,商人做买卖。把企业家三个字拆开来是“企业”和“家”,企业家就是把企业当成家一样来细心呵护的人。

  他的儿子赴英国留学前的那一夜,陈道荣与他作了生平以来最长的一次谈话。最后他说:“你这次出国学习,我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只有一件东西放在你的皮箱底下,你到英国后,再打开看一看。”他儿子到英国后,打开皮箱一看,一面五星红旗展现在他的前面。陈道荣此举意思十分明显:祖国是家,记得回来。

  华仪投资最大的项目是收购河南信阳化工总厂,斥资10亿元。这的确是企业拓展的需要,也是陈道荣资本运作中的得意之作。那为什么投在信阳呢?中国疆土这么辽阔,其他地区并不弱于信阳。选择信阳,是有原因的。陈道荣年轻的时候南征北战跑营销,在信阳呆的时间较长,在信阳的朋友较多,企业初创时获得的技术和市场来自信阳高压开关厂。陈道荣与信阳有不解之缘。现在企业里的员工有很多来自信阳,他们为华仪作出了贡献,在他们的家乡办这样一个企业,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当他们退休回到家乡,可以继续看到华仪,还可以帮助他们的子女解决就业问题。另外,还有一点鲜为人知,陈道荣喜欢信阳的米饭。

  华仪就是陈道荣的“家”,他要努力维护这个“家”的幸福安宁。

  陈道荣喜欢二本书,一本是《走出混沌》,长期出差在外,每逢旅途空闲就拿出来翻翻,逐条逐句推敲,翻到脱页仍舍不得扔掉;一本是《华为的冬天》,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写的,同为民营企业家,他赞同在书中表露出的深切的忧患意识。

  陈道荣常说,大学生是一块“材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火炼,把“材”字旁边的木头烧掉才能成“才”;还不够,再继续地历练,有了机会,这才华变成了宝贝,“才”字旁边多了一个“贝”,“人才”就成了“财富”,如此“人才”的价值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华仪就要成为各种“材”从“材料”变成“财富”的巨大舞台,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时间和展示才华的机会。

  华仪很少主动辞退员工,除非你犯下重大过失,或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如果说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那么华仪也是全体华仪人的家,每位华仪员工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情。

  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真正的成功在于“无形的力量”与“有形的力量”的结合。“有形”指他的产品、厂房、生产线;“无形”指他的经营智慧和管理人格。一个缺乏“无形的力量”的企业家,再多的有形资产,也难以逃脱“因偶然而成功,因必然而失败”的命运;而一个具有“无形的力量”的企业家,即使中途遇到挫折,也能透过迷雾,再创一重新天。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可能就是一个企业家喜获成功的理所当然。

  中国高压电器行业中的一匹“黑马”

  华仪利器

  在电器行业竞争如火如荼的今天,如果企业还是靠技术相对落后的“古董”产品以低价竞销手段去占领市场的话,那么其后果必将是以被淘汰出局而告终。所以,谁能在技术进步方面领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谁就能抢占市场制高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万丈高楼平地起,成立初期的华仪面对国内市场一片凄凉、落后挨打的局面,没有踌躇,毅然举起的这把利剑能否为之披荆斩棘打下一片天下?

  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一直是华仪的主打产品,更是创下连续五年国内产销量第一的佳绩。1997年,国内电网很少采用自动断路装置,有一天,陈道荣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第一次看到户外真空断路器,感到非常吃惊,当时国内电网很少采用这种自动断路装置。陈道荣眼前突然一亮:将来国内的电线杆上都将安装这样的开关。华仪从日本东芝公司引进柱上真空开关技术,大胆创新,在试制时进行技术改进,很快将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做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

  当年陈道荣万万没有想到,时隔十年之后,这些令他惊奇的从国外进口的自动断路装置基本上被华仪的产品替代了。2006年3月,经过严格的竞标,华仪生产的户外柱上负荷开关VSP5,凭借其特有的全密封、免维护、SF6气体绝缘、长寿命、电磁操动机构等优点,打入北京城网改造奥运工程——该工程被媒体誉为北京“看门狗”工程。十年时间物是人非,华仪凭借过硬的产品为陈道荣当年的北京之行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创新无止境,是科技创新推动华仪不断向前发展,在华仪20年的发展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第一个五年,华仪就将高压隔离开关做到了全国产销量第一;第二个五年,又将高压接地开关做到了全国产销量第一;第三个五年,华仪再一次将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做到了全国产销量第一;第四个五年,华仪的配网自动化装置产品又将冲击全国产销量第一的宝座。而在更远的将来,华仪还将创造出更多的全国第一,至少华仪的风电业务已经表现得不甘寂寞了!

  2006年11月1日,华仪与德国艾罗迪公司正式签约1.5MW风电机组的设计、开发、生产协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华仪的努力终于获得了优厚的回报。2005年,华仪风电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洞头、辽宁调兵山的风电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同年5月30日,华仪与洞头县签署了风电开发项目投资协议书,洞头风电厂预计总装机容量50MW,一期工程总投资1.2亿元,装机量13.5MW,共投入S48/750kW风力发电机组18台。同年9月28日又与辽宁省调兵山市签订了49.5MW风电厂项目。

  从20年前以4万元起家的华仪开关厂,到今天傲视中国高压行业的手执牛耳之辈,华仪一直被人认为是从神州东南奔驰而来的一匹“黑马”。习惯了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黑马驭手”是不会接受步行速度的。这个时候华仪需要一支奇兵,情有所钟,选择了风电。无人置疑华仪对这个行业的热情和付出,大家也认为这一次华仪又寻找到了一台新的强力发动机,华仪的抱负不小,“几年以后华仪风电是要做到几百亿的”。勇者的本色使华仪一次次地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这正是华仪风能得以行走江湖至今而声势愈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