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我办“残疾证”的三天经历
· 实验对象:
· 实验印象:
· 实验方式:
· 家庭背景:
· 实验目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实验印象:
  实验印象:

  让阳光洒进

  每个角落

  通过这次特殊实验,记者感受颇深。表面上看起来,三天时间除了紧张一点,至少一路上办事还是比较顺利的,各部门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也十分高,但是贫困家庭的那种氛围和看问题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在胡姚文眼里,家里穷是一件很倒霉的事,向政府要求救助那更丢脸。在农村,穷好像总是和懒联系在一起,没本事才向国家求助。所以,虽然遭遇突然的意外事故,半年多过去了,他就靠每天打30元的零工死扛着,如果没有他老婆给记者打电话,也许现在也不肯迈出这一步。

  确实,他们本身就有文化知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局限,加上自卑心理,他们获取救济政策的信息和表达诉求方面都显得比较被动。政府如果不主动,不上门去服务,他们有部分就会窝在困难之中捱日子,不敢迈出向政府求助的双脚,有的连想都不会想。而往往这些救助在手续上都是比较烦琐的,要填各种表格,要盖各种公章,还要来回跑,路费、住宿费等也是一笔开支,这些就已经让他们害怕了。如果跑了几次什么也没办成,他们就会“死了这条心”,嘲笑自己一开始就不该做什么美梦。

  这个时候,如果办事员仅仅把工作只看作盖个章签个意见,那就不能清除那些可能被遗忘的贫困角落;如果对他不理不睬的,哪怕稍微不热情,就彻底把他心里仅存的那点希望也给浇灭了。

  党和政府出台了那么多通向贫困人群的救助渠道和政策,就像我们这次实验中看到的情况那样,各级政府和办事人员也表现出巨大的工作责任心,但是总有一些救助渠道由于一些救助对像自身的特点,而影响了惠及面。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我想我们的政府部门不光是给钱给优惠政策,还要把工作做得更主动更细,这样阳光才会洒到每一个角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