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闻名全国的建筑大省,建筑业产值和利润已连续数年位居全国第一。”多年从事建筑业的省人大代表、中天集团董事长楼永良三句不离本行。在谈到我省建筑业发展时,他满脸骄傲:“建筑业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异军突起的民营建筑企业更是成了‘主力军’。”
“尽管成绩显著,但民营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很大。”楼永良告诉记者,眼下,尽管浙江很多民营建筑企业已经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高速增长历程,但这些年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市场本身的拉动和灵活的机制,总体呈现低层次竞争状态,其资金实力和资本运作水平较弱,很少具备核心优势。
在楼永良看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风险正在逐步加大,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对浙江民营建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楼永良认为,民营建筑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适应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变化趋势,适应我国建筑业、建筑产品和建筑企业组织架构等方面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具体来说,应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
处理好专业化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大型民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选择多元化还是选择专业化的问题。这些年来,中国本土企业有很多也都做过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道题目,但最后都做了减法,选择专业化。分析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国内企业过于关注多元化带来的规模扩张本身,而没有重视专业化及其成熟度,没有深入研究多元化成功企业的发展轨迹、管理经验,未能足够重视企业内在管理素质的提升。
创新盈利模式、企业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尽管中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并未脱离低收益产业行列。”楼永良告诉记者,我国的建筑业劳动密集特征显著,平均利润率与世界500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正因为如此,从建筑商向建筑服务商转变,从传统的建筑企业向创新型的建设企业转变,创新盈利模式,同时创新企业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民营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不断提升技术支撑、人才支撑、制度支撑和文化支撑能力。让楼永良忧心的是,与国际知名建筑承包商相比,浙江民营建筑企业在技术、经营、管理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民营建筑企业必须创新人才观念和意识,集聚行业杰出的技术、经营和管理的专业型、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同时,还必须提升制度支撑能力和文化支撑能力。企业靠治理,而治理靠的就是制度;而民营建筑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结构调整、转换经营机制,还远远不够,一个好的企业,要有好的战略、管理,还必须有好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