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两会特刊3
3  4  
PDF 版
· 保护中医药文化迫在眉睫
· “浙江制造”要瞄准国际中高端市场
· 代表博客
征集建议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制造”要瞄准国际中高端市场
——访省政协委员、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
本报记者 刘刚
  “如果还满足于卖得掉就行,不搞创新,就是死路一条。”谈起自主创新,邱继宝仿佛有着火样的激情。

  多年前,邱继宝就把“创新无价”作为飞跃集团的座右铭,每年在销售收入中提取3%以上的比例作为研发费用,并与国家级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双方联合研制成功的首款具有即插即用、液晶显示功能的家用电脑绣花机,售价1000多美元,在去年广交会上一推出,便引起了轰动。

  如今的“飞跃”早已不是昔日“吴下阿蒙”:原来满世界去找客户,现在国际买家主动找上门。在群雄逐鹿的世界缝制设备市场上,“飞跃”是一个具有价格话语权和市场影响力的参与者,跻身于“中国十大世界影响力品牌”。

  但作为省政协委员的邱继宝还是有些忧心忡忡:“总体上,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产业层次依然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还不多,国际竞争力不够强。”

  “‘浙江制造’能否改变廉价、低档的形象,进入国际市场的中高端行列?”在一份提案中,邱继宝如是发问。

  邱继宝的心中其实已有了答案:能!但需要企业和政府在推动自主创新上作更多努力。

  创新是企业的责任。邱继宝认为,只有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舍得投入人力财力精力,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才能真正“脱胎换骨”,在国际上打响“浙江制造”,从而破解“成长的烦恼”,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

  那么创新的标准又是什么?在邱继宝看来,就是把产品卖得贵、卖得快、卖得多、卖得久。

  “四个卖”在邱继宝心中各有内涵。卖得贵,就是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飞跃”生产的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产量虽只占10%,销售额却占了50%,利税占了90%;卖得多,就是围绕品牌,通过工业集聚,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卖得快,就是编织完善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飞跃”在全球已经具备了300公里范围的售后服务能力;卖得久,则是始终保持创新动力,占领市场制高点。

  政府在企业创新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邱继宝认为,除了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外,还有很多新思路可以尝试。比如,在提高“浙江制造”产业层次方面,政府应改变“撒胡椒面”的投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和供给,选准那些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加以重点攻关。特别要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创新链,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与协作生产,获得大企业的技术扩散和转移,形成企业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