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法国人送别“法国的良心”
· 坚拒“洋垃圾”于国门之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国家有关部门表示——
坚拒“洋垃圾”于国门之外
英国官方调查报告披露,一年运往中国190万吨“洋垃圾”。
  “你们关注,我们比你们更关注。”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固体处处长于飞听到记者问起英国“洋垃圾”的事情,一句话直切主题,“为了这个事情,我们已经连夜和广东省环保局沟通,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处理。”

  近日,有媒体报道,来自英国的几十吨“洋垃圾”被运输到我国,并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一份英国政府的最新官方调查报告则披露,英国每年竟将“创纪录”的190万吨垃圾用货船送到中国。    

  据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媒体所称的“莲角”小镇实际上是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联滘工业区。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废旧塑料回收贸易加工区域,也是国内废塑料的集散地之一,每年废塑料生产贸易达20万吨,其中80%以上是国内收集来的废塑料,其余则为涉嫌进口的废塑料。经查,该工业区没有领取国家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的进口废塑料企业。

  目前,广东省环保局已组织人员赴现场展开调查。

  “垃圾舰队”令英国人感到耻辱

  中国每年将价值160亿英镑的货物运往英国。但令人震惊的是,作为“回报”,英国每年竟将“创纪录”的190万吨垃圾用货船送到中国。

  这一内幕是一份英国政府最新官方调查报告披露的。报告称,当布莱尔首相1997年刚上台时,英国只有1.2万吨由废纸、塑料和金属组成的垃圾运往中国。但最新官方数据显示,在短短8年之后,2005年英国运往中国的垃圾数量狂涨了158倍,达到了惊人的190万吨。

  据悉,在190万吨垃圾中,废纸数量大约为150万吨,其余则是塑料制品和包括铜、镍、铝、锌、铅、锡和钨在内的金属。而一旦它们泄漏,将会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然而讽刺的是,当英国的“垃圾舰队”大举向中国“入侵”时,中国每年却将价值高达160亿英镑的货物运往英国。

  1月20日,当这一令人震惊的真相曝光后,舆论顿时为之哗然。据悉,“垃圾舰队”规模的巨大扩张,令英国许多环境专家和议员感到极为担忧。他们警告称,英国政府一贯标榜“环保至上”,但这一事实显然将政府的“绿色信誉”破坏无遗。

  自由民主党的环境事务发言人克里斯·胡尼表示:“得知这一真相后,人们肯定会感到震惊。因为越来越多他们扔掉的垃圾,最后却到了中国。如果这一报告是真实的,就表明我们的废品回收显然在倾倒垃圾时就已经结束,而非得到了合理使用。这实在是一个环境耻辱。工党应该大力发展英国自己的垃圾回收工业,并使英国在新的绿色科技领域成为领头人。”

  英大臣称不捎垃圾是“浪费”

  据悉,英国每年产生3040万吨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其中大约6%运到了中国。但是由于中国目前垃圾处理能力有限,许多环保人士担心,这些包含了潜在致命的化学物质的垃圾,最终将被倾倒在非法地点,而不是被回收。

  尽管面临各方质疑,但20日英国环境大臣本·布拉德肖宣称,虽然“垃圾舰队”要穿越大半个地球才能到达8000多英里之外的中国,但公众大可不必担心,迄今为止此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极小”。布拉德肖甚至暗示,那些货船从中国运货到英国来之后,如不捎带一船垃圾回去,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他称:“货船载满垃圾回到中国是常有的事情。否则,那些货船就只能空着回去了。”

  实际上,“洋垃圾”进口事件近年来屡有发生,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去年11月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上,大会报告中特意把“进口废物”作为了一个章节。

  “洋垃圾”走私屡禁不止

  然而,我国每年的进口废物数量究竟有多少呢?

  国合会进口废物报告起草人之一、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的吴玉萍博士告诉记者,我国进口废物用作原料加工利用已有十几年历史,进口废物数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目前,国外电子垃圾进入我国的地域呈现扩大的趋势。

  国合会的相关报告引用了一些数字,如:“2004年进口废物总量为3308万吨,共计93亿美元”、“据统计,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中,有80%出口至亚洲,这其中又有90%进入我国”等,但按照吴玉萍的说法,这些数字大多来源于一些民间组织的调查报告,并不准确、权威。

  “我们提交报告的目的,是希望这个现象能够引起政府的重视。至于到底有多少进口废物,迄今为止并没有科学的定论。”吴玉萍说。

  海关人士介绍,我国提倡和保护正常的可用作原料的废旧物资利用工作,在严格限定的条件下允许从国外进口诸如废纸、废钢等可回收物资。“但垃圾必须具备一定的标准,方可进口。”

  然而,数量众多的“洋垃圾”却被夹带在进口废物里或被伪装成可回收物资,被走私进入国门。

  “许多发达国家对垃圾处理的要求非常严且费用相当高,于是便有人把垃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处理。”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何方明介绍说,随着我国各种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也一路飙升,而进口废旧原料成本低、利润高。在高额利润面前,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

  “监管权力分散,执法主体多”,也加大了监管“洋垃圾”的难度。何方明说,目前,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涉及环保、工商、质检、海关等,由于涉及部门较多,信息难以及时沟通,无法集中力量监管,给走私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时,一味追求增长速度,对保护环境往往是“说的多,做的少”,有意无意地为“洋垃圾”加工处理开了“绿灯”。

  督促发达国家管好垃圾

  “国家很重视环保、海关等部门的监管协调,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处理进口废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不断提高这一领域防伪、联控管理水平。”

  于飞举例说,伪造废物进口审批证件一度十分猖獗。2005年10月,国家环保总局与海关总署就废物进口审批证件进行了电子联网,有效杜绝了此类现象。

  据介绍,2005年,全国海关缉私部门对58件涉嫌犯罪的固体废物走私案件立案侦查,查获各类走私进口废物11194吨,其中工业废物8247.1吨,城市生活垃圾92.4吨,危险废物2854.5吨。

  “堵住下游,是控制‘洋垃圾’进口的有效方式。”于飞认为,要加强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单位的监管,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加工企业不予审批进口;同时强化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单位的监督管理,每年不定期进行检查。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规定,全面禁止以任何理由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有害废物。

  据了解,我国正积极加强国际合作,督促发达国家加强废物出口管理,预防和打击废物非法出口。近期,环保总局正在与欧盟有关组织协商,探讨加强合作,预防和打击废物非法越境转移事宜。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