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两会特刊3
3  4  
PDF 版
· 造就新一代农民是当务之急
· 为代表们营造温馨舒适的“家”
· 准备提案
· 讨论议案
· 人民政协的由来
· “常青树”之所以常青的奥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造就新一代农民是当务之急
——访全国人大代表、奉化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
本报记者 李建新 陈醉
  “新农村建设,主角是农民,塑造新一代农民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全国人大代表、奉化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开门见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滕头村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人均收入全市农村第一……但成绩并没有让滕头人忘乎所以,在追赶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滕头人深刻认识到:“经济是龙头,关键是人头。”人才的培养,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为滕头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口袋富了不算富,只有口袋和脑袋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这是滕头人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而“脑袋”指的就是人这个主体。

  地处奉化西部的滕头,地域、资源等发展条件都不占优势,傅企平认为滕头能脱贫致富,最初靠的是“认准一个道,一犁耕到头”的滕头精神。“正是‘脑袋’里有了这种精神支撑,才能保证滕头村在发展过程中不跑偏。”

  “现在对‘脑袋’的要求高了,光有精神还不够,需要有文化素养、道德素质,更要有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才能形成良好的和谐文化氛围。”他说。

  傅企平认为,教育和培训是转变村民观念、造就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村里建起滕头小学,设立育才基金会,表彰优秀学生、教师和家长;村民子女考上大学给予2000元至10000元奖励、考上研究生再奖励20000元、考上博士再重奖50000元;村民自考、上夜大等,毕业还能报销学费……“以前滕头村多年没出一个大学生,但现在已经有51名大学生,其中5名研究生,2名博士。”傅企平略带自豪地说。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让新一代农民生活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傅企平认为,在农村,就是要引导人们走出“宗派观念”、“宗族思想”等陈旧的、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认识误区,克服自私自利、盲目恋旧、仇富欺贫的心理和思维习惯,确立尊老爱幼、礼让宽容、敬业诚信和“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等新观念。

  说到这里,傅企平说:“如果村民‘脑袋’不改变,仍然保留着乱扔垃圾、随处放养牲畜等不文明习惯,或者成天迷信、赌博、打架、搞宗派对立,没有新型农民,再现代化的设施,也不是新农村。”

  早在1982年,滕头村就经过村民大会的热烈讨论,制订了较完善的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的基本行为,1995年又开展了以“精神立家、勤劳富家、科技兴家、守法持家、绿化美家”为主题的“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制订了滕头人形象8条准则。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活动,提高了滕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80%以上的家庭成为“五好家庭”。这些年,滕头村关心村民的娱乐休闲生活,村里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完成了藏书万余册的图书馆、文化中心、篮球场、乒乓室、老年活动中心等20多项文体娱乐及教育设施建设,大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创业之风、自强之风和友善之风。

  现在,每年有数十万名游客来滕头领略新农村风貌,村民笑脸相迎,礼貌待客。众多的游客中免不了有人遗忘物件,不论是贵重的相机,还是不起眼的鞋帽,滕头人都会主动奉还,让游客们油然而生敬意,一大批在滕头企业务工的外来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