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舟山小学生锣鼓敲到美国去
· “我选周杰伦是因为他孝顺”
· 纪念尹桂芳系列
演出活动开演
· 好城雕要与环境协调
· 天下浙商会聚“一支梅”春晚
· 四位演员一台戏
· 医患对话如同“现场直播”
· 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
引起北京专家领导关注
· 鱼也会逻辑推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患者的隐私能得到医院的保护吗?记者采访中发现,在一些医院——
医患对话如同“现场直播”
  本报杭州1月25日讯 (记者 李应全) 公民享有隐私权,然而面对医生,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透露一些隐私。我们的隐私能得到医院很好的保护吗?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杭州市多家医院,发现一些医院对患者隐私保护较好,但另一些医院还存在着泄露患者隐私的现象。

  记者24日在杭州一家医院看到,这里的门诊室大多开着门,少则三四个、多则六七个候诊者将医生团团围住,医患之间的对话成了“现场直播”。在神经内科,一名女性患者向医生诉说病情,素不相识的4个男人围在旁边“旁听”。在另一家医院的妇产科门诊,一位患者告诉记者,妇产科有四五个患者围着医生等待就诊,她和医生之间的本该是私密的谈话其实成了公开访谈。做人流手术的麻醉师为男性。有多位女患者说:“我不喜欢男医生在场,感觉很尴尬。”

  记者今天在邵逸夫医院则看到了另一番景象。这里的每个小诊间都关门诊病,而且按照院规医生每次只接待一位患者,患者们都表示,在这里看病“不用担心会泄露个人隐私”。

  住院患者的床头卡写着个人档案、诊断,这种状况还在杭州多家医院延续,“诊断”一项清楚地写着患者的病情。一些患者告诉记者,他们并不愿意公开病情,这样可以让自己放松、家人轻松。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模糊床头卡”已不见“诊断”这一栏,旁观者无法知道住院者患什么病,很好地体现了该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记者看到,好几家医院的注射室还是男女共用,有些用2个1米多高的“包厢”隔开。记者看到一个女孩红着脸走进去,外边的人可以看到护士是给她打肌肉注射还是打静脉注射。女性在里面打针,外边有男性排队,一位女患者表示心里觉得很“别扭”。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注射室则一分为二,一边为男注射室,另一边为女注射室,患者根据性别“对号入座”。这个举措虽小,却受到了患者的普遍欢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