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1 什么东西
可以进博物馆?
· 3 为什么要“大众化”?
· 走入民间:博物馆的“互动实验”
· 2 博物馆是谁的?
· 4 用什么触动观众的心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 什么东西
可以进博物馆?

  什么东西可以进博物馆?

  是历史悠久?还是价值连城?

  都不是。

  上周,宁波北仑区贺先生家里的一张民国时期的老床,引来了宁波博物馆的两名鉴定专家上门。经过鉴定,专家告诉贺先生,这张床是典型的宁波家具,正是属于宁波博物馆所征集的民俗类展品。

  这个结果让周围的邻居着实大开了眼界——原来博物馆也可以收藏老百姓家的东西啊!

  而宁波博物馆的解释是:“我们征集的旧物不一定要贵重,但求能够反映宁波民俗风情,因为往往来自民间的东西,才能构成一个城市的全部记忆。”

  带有“草根性”的民俗旧物,就这样被重新定义,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百姓的面前,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自从上个月,宁波博物馆公开向社会征集民俗旧物以来,戴宗品办公室的电话就一直处于热线状态,宁波各大媒体也一直在追踪征集活动的进展。

  这正是博物馆所希望的。在工作人员小胡看来,在百姓家中进行藏品鉴定,这个聚集人气的过程,本身就是在民间普及艺术鉴赏知识的最佳时机。在过去的几个月,他们走访了象山的一些民间博物馆,发现民间对文化保护已经有了一定意识,但对于“哪些是真正的好东西”,却并不是很清楚。

  “对于地方博物馆而言,除了对文物的收集,更应该对所在城市的文化进行保存和传播。像过去的成套家具讲究‘36条腿’、‘48条腿’,结婚要有‘三转一响’,这些都是代表一个时代的‘草根文化’,我们要把这种思想用民间征集这个平台传达出去。”

  虽然仍在筹备阶段,宁波博物馆却已经开始用一种与市民进行互动的方式,为明年的开馆打下观众基础。

  让贺先生如此乐于捐赠老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在于此。因为根据博物馆的策划,一旦成为展品,那么原来使用者的姓名,以及老床背后的故事,都能被写进展览说明里,“到那时,我家的故事也会成为宁波的历史”。

  而在戴宗品看来,“让百姓看得懂,愿意去看”,这正是打造一所理想中的“大众博物馆”所迈的第一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