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1 什么东西
可以进博物馆?
· 3 为什么要“大众化”?
· 走入民间:博物馆的“互动实验”
· 2 博物馆是谁的?
· 4 用什么触动观众的心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 博物馆是谁的?
  博物馆是谁的?

  这是采访时,戴宗品频频提醒我们的一个问题。

  “我这么说可能会得罪很多人,但国内的许多博物馆就是存在这种认识上的误区。” 戴宗品觉得,许多国内的博物馆基本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

  戴宗品告诉记者,我国有博物馆2300多家,其中70%都是历史文化类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展品,物与观众是分离的。展品的下面往往只有一张简单的纸片,上面是一大堆的专业考古名词,我都看晕了,你让大众去理解根本不可能。这样的博物馆是属于学者、专家的,但国家办了上千家博物馆,受众肯定不应该只是这一小部分人。”

  2004年,时任云南省博物馆馆长的戴宗品,参加了美国梅隆基金会资助的第4批赴美博物馆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在美国的4个月里,他参观了97家美国的博物馆,其中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这个收费的博物馆里,参观者常年川流不息,每年来这里的观众就达100多万人次。”

  相比之下,戴宗品当时所在的省级博物馆,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天没有一个观众的尴尬场景。

  戴宗品说,在英文里,“Museum”(博物馆)拼写源于“Muse”(缪斯神),一开始的意思是“缪斯神的艺术殿堂”,是需要“大仰视”的地方。“但是在如今,要把老百姓吸引到博物馆里来,这样的姿态可不行。”

  在一家省级博物馆,记者观察到,如果没有讲解员的解说,大部分的参观者只会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在场地中央转一圈就出去了。

  浙江省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赵幼强,曾经不只一次地问过来馆参观的大学生,看完有什么感觉?“大部分人反映看不懂,感觉这些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距离太远了,没兴趣。说实在的,我听了很伤心,连大学生都说看不懂,那博物馆的知识普及率可想而知。”

  谈到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性,曾去过多国博物馆参观的徐晓东告诉记者,中国美院、中央美院许多学生到国外博物馆去,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去买字画的摹本。在大英博物馆,许多国内看不到的精品,都能花20欧元左右买到精美的摹本,国内的博物馆却很少有这样的延伸服务。

  在法国的罗浮宫,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席地而坐,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世界著名的油画、雕塑进行临摹。德国的柏林博物馆,每天都会有艺术家进行演讲和辩论,观众们通过听取这些讨论,对艺术就会有新的认识。而加拿大多伦多科技馆的陈列100%都具有互动性,专家在玻璃房子里修理化石,观众可以在外面参观。

  赵幼强表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把这些博物馆的互动方式引进来,让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能看得懂、有兴趣看。否则,进过一次博物馆的人就再不会进第二次,我们连传播文化的机会都将失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