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龙泉窑是中国青瓷最后亮点
· 我省青年志愿者开展
新春“真情十送”行动
· 世界最长双洞公路隧道穿越秦岭
· 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 名校名师“代课”2345所乡村小学
· 为农民配“大学生村医”
· “新视野”号即将飞越木星
· 绍兴调低公交票价
· 我省在深圳举行迎春团拜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窑龙泉窑遗址发现承接明代中央政府订单生产官用瓷器的窑场,大批精美遗物否认“明朝后走向衰落”说,证明——
龙泉窑是中国青瓷最后亮点
  本报龙泉1月20日电(记者 刘慧 施龙有 龙泉市报道组 洪汝峰) 龙泉窑究竟是否生产过官窑?龙泉窑是不是进入明朝后就走向衰落?这个长期以来的疑问今天水落石出。今天在龙泉结束的“大窑龙泉窑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发布,大窑龙泉窑考古发掘找到了龙泉窑在明代烧造宫廷用瓷的实物依据,确定大窑枫洞岩窑场的生产性质为承接中央政府订单生产官用瓷器的窑场,确认明代龙泉窑并未衰落,而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的最后亮点。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去年9月至今年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龙泉市博物馆等联合对龙泉大窑枫洞岩遗址进行了主动性的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历时4个月,清理出了一些重要的遗迹,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包括瓷片、窑具和工具等,总数计有五十余吨,其中完整和可复原的器物有近万件。

  此次考古发掘的一大惊喜是,首次通过考古发现找到了龙泉窑在明代为中央政府烧造官方用瓷的实物依据。在大窑枫洞岩窑场的明代初年的地层中,出土了一批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形庞大的瓷器,其精美程度在以往龙泉窑瓷器中少见。在一些瓷器的装饰纹样中,不仅有五爪龙纹,还有许多与景德镇御窑厂明初的官窑器物十分相似的纹饰,根据文献记载,可以认定是来自中央政府的同一“制样”,是龙泉窑为官府和宫廷生产的器物。

  据了解,这样的器物在清宫旧藏、明初南京城的某些遗迹和功臣墓葬中也有发现,说明这类官用瓷器不仅供皇家使用,还用于官方的赏赐。这类官用瓷器的生产时间大体从明朝洪武到宣德年间,也对文献中关于处州烧造宫廷用瓷的记载,作了很好的诠释。由于在同一原始地层中同时出土有官、民两类器物,可以推断,此处窑场应该是当地的著名窑场,承接了官府的订货,为明代中央政府生产官方用瓷。

  此次发掘出来的龙窑(一种形状像龙的窑),至少由7次叠压打破关系构成,说明这处窑场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生产,反映了悠久的烧制历史。由于窑炉还保存有相当完整的火膛、炉栅、烟道、投柴孔、通风孔等部分,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龙窑遗迹,窑的结构与以往南方地区发现的龙窑都有所不同,体现了龙泉青瓷生产的特殊工艺,为研究龙窑的发展和龙泉窑的烧制工艺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发掘中,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包括了元代和明代地层堆积,代表器皿有莲口牡丹花纹大盘、鼓钉炉、三足花盆、爵杯、莲瓣纹高足杯、方口福寿瓶、牡丹花纹梅瓶、五爪龙纹盘残片等等,还有多件纪年器物,从器类、器形和装饰等方面都极大地丰富了明代龙泉窑的历史考古资料。以往,学术界认为明代龙泉窑已经衰落,通过此次发掘,人们发现,明代龙泉窑依然具有相当大的生产规模和相当高的烧造水平,由此可以确定,明代是龙泉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