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刚) 面对悄然亮起的反补贴“红灯”(参见本报去年12月17日报道),我省将从容而主动地应对。记者日前从省外经贸厅了解到,我省《应对反补贴管理办法》已在研究制定中。
和反倾销、保障措施等一样,反补贴也是WTO框架下的一种贸易救济手段。不同的是,反补贴的调查对象是政府,调查的内容是政府的相关补贴是否符合WTO规则要求。根据反补贴的这个特点,我省拟定中的《管理办法》,将建立政府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应对反补贴的合力,推动应对的制度化,从而提高应对效率。
据介绍,省外经贸厅对国外反补贴动向一直保持监控:截至目前,针对我国的国外反补贴调查共5起,涉及浙江企业的4起。其中,关于铜铸管件的反补贴调查,涉及我省从省级到乡镇的24个部门。可以说,对于反补贴的应对工作,我省早就在学习和熟悉之中。
省外经贸厅公平贸易局负责人表示,除了要掌握WTO相关规则,认真总结和分析近年来我省遭遇的反补贴调查案件外,对目前我省各地出台的外经贸扶持体系特别是补贴政策还须进行梳理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