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新华社1月20日消息 备受关注的安徽六安市三十铺镇双墩村境内西汉“六安王”大墓19日正式开启主棺。在揭开外层木椁之后,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一批兵器,这为墓主的性别判断提供了参考。
墓主疑为男性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汉墓发掘现场负责人汪景辉告诉记者,此座汉墓的主棺包括木椁、石椁以及双层木套棺。在外层木椁和内层石椁之间,考古人员意外发现兵器,包括2件铁戈、1件铜戈、2件铁戟、10多把弓以及弩机和铜盾。其中,最长的长弓背长达2米。目前,考古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对这些兵器进行绘图、摄像和文字记录,待完成这些工作后,将会对其进行提取保存。
汪景辉说:“将这批兵器埋藏在夹层中,可能跟当时的葬俗有关,也说明墓主性别很可能是男性,生前习武。”
据悉,六安市三十铺镇双墩村境内汉墓,共发掘出土了400多件文物。
大墓唐代已被盗
“运否前政缺,群盗多蚊虻”。唐代诗人颜胄的一首《适思》,反映了古代盗墓现象的猖獗。正在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的西汉“六安王”大墓也未能幸免。经鉴定,墓室中一些唐代的碗等工具即为当年的盗墓贼所用。
据专家介绍,此墓早在唐宋时期就已被盗,主室内棺已经遭受破坏,珍贵物品也所剩无几,仅能从一些散落碎片遥想当初的满目生辉。
出土千年陈“酒”
两千多年的汉墓里,竟然还能残留酒香?在“六安王”大墓考古发掘现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汉墓考古发掘工作领队杨立新向记者证实,在汉墓发掘过程中,外藏室的一只铜壶里发现了陈“酒”。
在外藏室里,工作人员发现出土的一只铜壶中还盛了满满一壶水。由于积水曾经漫过整个墓室,工作人员认为壶中为残存积水,遂将其倒掉了一大半。这时,工作人员把手伸进铜壶,意外地在其底部捞出一些米粒,与此同时,一股酒香味扑鼻而来。这时,才发觉铜壶里的液体可能是酒,遂赶紧把铜壶口封起来对液体进行保存。
出土木俑软似“豆腐”
说来令人难以相信,木头是软的,如同豆腐一般,手指一按就会出现一个小坑。在“六安王”汉墓的发掘过程中,就出现了这样不可思议的一幕。
自去年汉墓考古发掘之初,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袁传勋博士就一直在现场负责相关的文物保护工作。他说:“不仅是木俑,包括陶器、玉器在内的文物,在刚刚出土时,都非常柔软脆弱,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凝’才能恢复坚硬。”
据介绍,在出土的文物中,木俑类的木质物品由于长期受到积水浸泡,受损较为严重,木俑、木马等已经变成了“豆腐”状,摸上去很软,指头一按就是一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