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家报记者不分老幼
· 《新梅家报》:10年讲述浓浓亲情
· 年年评“十喜”
人人争上进
· 小小家报见证和谐
· 大火无情人有情
· 在阿富汗追逐新闻的开化小伙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小家报见证和谐
  新年前夕,我们慕名走进周正恭老人家中。温煦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与老人聊着家人的生活与《新梅家报》的10年故事,让人感到温暖。

  周老今年76岁。早先,他一直是报社的通讯员,写了许多稿子。因为爱好写作,他萌生创办家报的念头,没想到竟坚持了10年,《新梅家报》也从“创刊号”出到了第38期。在办家报的10年中,每期一万多字的稿件,周老都亲自一一审稿。在火车上,在医院的病床上,他还在编辑、修改稿件。

  “这10年,我们家是和睦、团结的10年。大家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积极向上,氛围很好。大家都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每个人都在进步……”提到一个个家庭成员的名字,周老神采飞扬。他说:“看到这些,我作为一个长辈,很欣慰。”

  一份家报,沟通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更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在周家,我们有一种深刻的感受,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积极进取,你追我赶,携手共进,其情融融。这种感受,在我们翻读《新梅家报》时,再次得到印证。

  小小家报,不仅见证了一个大家庭的和谐,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周家的每个成员,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稚小儿,都浸润在浓浓的精神文化氛围中,有所追求,并为追求付出不懈努力。他们也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更多的人们。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新梅家报》的可贵之处,在于其把“小家”融于社会“大家”之中,每个家庭成员在《新梅家报》的潜移默化中树立起社会责任感。这么多年来,周家30多人没有一人违法、违纪。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像周家这样,和谐社会还会远吗?

  小小家报也是一份珍贵的家庭档案。山东烟台的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周燕来信说:翻开《新梅家报》,一条条家庭信息,散发着时代的芳香,记录着世纪沧桑的巨变,折射出伟大祖国的兴旺发达……《新梅家报》所反映的家庭生活,虽然平凡琐碎,却很纯真实在,读后引人深思、令人欣慰、催人奋进。这个大家庭是我国现代家庭的代表,是“小康和谐社会”的缩影,是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一个“小窗口”。

  《新梅家报》被不少媒体称为“中国第一张家报”,它的名声传得很远。我们也祝愿它梅绽新枝,越开越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