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为争能源 各国掀“暗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能源之争”是2007年不可忽视的主题,新的战略联盟在塑造,旧有力量也将被重新洗牌
为争能源 各国掀“暗战”
  从2006年1月1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断气”到2006年年底阿塞拜疆宣布2007年不再从俄进口天然气,从2007年1月1日拉脱维亚购买俄天然气的价格被提高50%到最近俄罗斯、白俄罗斯之间的油气争端、委内瑞拉石油国有化,这都使“能源之争”成为过去一年和2007年中不可忽视的主题。

  很多科学家认为,石油生产的“巅峰”时代将在未来5~10年内到来。

  但从长远看,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与稀缺性,今后石油价格将维持高位。石油生产“巅峰”时代到来后,石油产量将逐年下降。

  历史上,人类运用能源充当“斗争武器”的做法,曾给全球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如今,能源充足国把能源当作“盾牌”,同样让全球迎来了新时代:一个高度重视“能源战略”的新时代。

  “能源武器”威力无穷

  相对于真枪实弹的战争,能源争夺战的破坏力更大,影响范围也更广泛。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阿拉伯国家为报复和打击以色列的支持者——美国,把石油作为武器,大幅抬高石油价格,而引发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发生革命,引发石油产量受影响,导致第二次石油危机,诱发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西方经济衰退。一瞬间,西方各国陷入种种困境:能源短缺、工厂停工、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危机过后,深受其害的各国被迫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出现。

  自去年以来,伊朗、委内瑞拉两国,都在充分利用“能源武器”拓展外交空间。因为核问题,伊朗与美国结怨很深,美国对伊朗“武力教训”的动机和想法早已有之。但由于伊朗油气资源丰富,欧盟、俄罗斯、日本与印度都与伊朗存在能源合作,这极大牵制了安理会对伊朗制裁的步伐。

  论实力,委内瑞拉只是小国,军事上无法与美国抗衡。但由于委国是美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美国想对委动武,军事上虽不成问题,但原油价格也会出现暴涨。届时,美国经济将遭受巨大打击,而这正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抗争的核心本钱。

  “能源稀缺”时代逼近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先后发动两场战争,尽管借口冠冕堂皇,但却始终摆脱不掉争夺中亚与中东石油的影子。伊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全球石油价格高涨、进而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冲击,让人类迎来第三次“石油高价时代”,并可能永远告别“廉价石油”时代。

  尽管人类钻探技术一直在提高、提炼技术一直在革新、替代能源一直在研发,但这些都不足以满足全球性的巨大能源需求。在石油价格高位下,会刺激石油的钻探与替代能源的开发,短期内可导致石油供求实现新平衡。但从长远看,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与稀缺性,今后最终会使石油价格始终维持高位。石油生产“巅峰”时代到来后,石油产量将逐年下降。

  从未来发展前景看,未来一代将因前人肆无忌惮地消费不可再生能源而受到无情的惩罚。即便是类似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这样的再生能源——人类目前已经迫切需要这些替代能源——与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能一起补充到能源消耗的行列来,也只能满足工业化国家能源需求的四分之一,而这还是最好的假设。

  各国谋划“走出去”战略

  从目前看,能源“走出去”战略是最现实、最重要的选择。

  对美国来说,总统布什一直把能源政策置于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其战争与外交活动往往以此为核心而展开。2003年伊战以来,为恢复伊拉克石油生产,其石油部门成为少数受美军保护的“重点单位”。为保证石油生产顺利,美国花费了数百万美元特别培训出“石油保护特种部队”。作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的伊拉克,由于战后未及时恢复生产,其石油出口一直未达到战前水平。

  美国总统布什本月10日宣布增兵伊拉克2万多人的新政策,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实现美国主导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战略,能从根本上巩固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对能源丰富的俄罗斯来说,俄罗斯从提供石油和天然气的角度制定了能源战略。在全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俄罗斯将提高油气产能、发展对外油气合作作为拓展国家利益、提升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借此加快自身国力的恢复与发展。

  对欧盟来说,近日俄白间关于油气的纠纷,正导致欧盟对俄罗斯的不信任感增加,迫切地寻求共同的能源政策,从整体保证欧盟能源的需求。自去年8月以来,欧盟构建协商一致的对外能源政策、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努力,备受世界关注。

  对东亚各国来说,包括日本与印度在内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能源短缺,各国都在实现能源供应地的多元化、能源替代研发以及油气管道建设合作长期化,与其他大国以及油气资源国家展开合作与竞争。

  对抗与角逐正在展开

  过去的2006年里,俄罗斯频繁运用天然气这个“能源牌”,多次威胁切断对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甚至欧盟的天然气供给,在欧洲普遍引起恐慌。俄罗斯“能源牌”的威力,远非只是乌克兰或格鲁吉亚受影响,整个欧盟进口的天然气中有一半来自俄罗斯,这使俄罗斯与中亚邻国、欧盟间正暗中形成一场对抗与角逐。

  2006年5月4日,美副总统切尼出席黑海及波罗的海地区领导人会议时,抨击了俄罗斯用能源丰富的优势讹诈邻国,认定俄罗斯把石油和天然气当成胁迫和讹诈的工具。在俄媒体看来,切尼的讲话正在开启美俄“新冷战”。

  未来的冲突中,美国情报专家担心恐怖分子可能对沙特发动袭击,这是国际能源市场最脆弱的地方,也是最易引发能源危机的地带。

  即便未有恐怖威胁,美国能源专家麦克尔·克拉瑞也认为,全球冲突的新图景已经出现,这是一幅由资源短缺引发的新对抗图景。

  暗中较量频发“口水战”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白俄罗斯、乌克兰甚至欧盟间的能源冲突,更多以外交“口水战”的方式表现。这种外交“口水战”,在东亚各国以及拉美也广泛存在。在国家性对抗的背后,是各国的暗中较量和讨价还价。比如,1月11日,俄白两国总统通电话,暂停石油战,进而避免了双方两败俱伤,这是冲突处于僵局时的退让,也是能源冲突方在衡量各自损失下的相互妥协。

  很显然,21世纪能源领域的较量,已经逐步摒弃了过去的“零和”游戏思维,而视能源冲突为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博弈。

  对中亚与非洲来说,如何防止油气管道被破坏,是石油公司与政府头痛的问题,也是当地武装派别借此希望挑起事端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一年中,非洲第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和中亚五国与俄罗斯都频繁发生油气管道爆炸与人员伤亡的消息。

  在中亚地区,早于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后,美国的渗透就已经开始。这种“和平演变”的长期战略,近两年来逐步在独联体国家发生威力,独联体成员国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相继出现更迭。    

  (本报综合新华社、《广州日报》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