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救助政策明明白白告诉大家
· “业务员”穿上红马甲
· 上“发泄网”宣泄要悠着点
· 我省公布2006年
十大经济犯罪案件
· 永康表彰平民英雄
· “企业需要什么 我们就补什么”
· “留薪”能带来留心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上“发泄网”宣泄要悠着点
法律界人士称,指名道姓辱骂诽谤就是侵权
心理学家建议,可采取更多科学文明的减压方式

本报记者 袁艳
  在企业工作的小徐最近感到压力太大,一不留神就被上司训斥。郁闷之余,在朋友的推荐下,小徐登陆了名为“yayapay”的“发泄网”,通过发帖,在网上痛快地骂了上司一顿,顿觉轻松。

  据了解,诸如此类供人们发帖出气发泄的网站,如今正在网友中流行。刚参加工作的叶小姐坦言,她就曾上网发帖,数落了领导一番。“岁末年初,既要写年终总结,又要订新年计划,还要接受绩效考核。烦恼多了,我们的确需要释放一下心情。这种发泄网站不错,敲敲键盘就能让心情暂时变好。”

  采访中,也有不少人并不认同这类发泄网。在杭州某文化单位工作的黄先生说,一些网友以为匿名上网,就可肆无忌惮地宣泄,其实这是对社会文明的破坏。其实,个人情绪的宣泄可以通过私人的平台,而不应该在网络这种公共信息区域发布。

  记者也随机登陆了几家专门供网友发泄的网站。几乎每一条发泄的帖子下面都有网友跟帖,和者众多。这些帖子不少明显含有谩骂、诋毁别人之意的言辞,有的甚至不堪入目。

  对此,浙江六合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成林分析,网站是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如果因为个人的不满,在网上散布捏造的事实或指名道姓地侮辱诽谤别人,明显是不合法的,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即使发帖者没有公布对方的真实姓名,但如果公众可以综合其发布的情况明确指向某人,发文者还是一样负有责任。他认为,上“发泄网”宣泄要悠着点,网站也应尽到合理审查发泄帖子内容的义务。

  心理咨询师万红认为,人们遇到烦恼和压力时,的确需要寻找一些方式减压释放,但语言暴力是一种破坏性的发泄方式,对人际交往、自我性格都是不利的。她建议人们不妨选择多种科学的释放心情方式,比如找朋友聊天、运动、唱歌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