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生活周刊·品位
3  
PDF 版
· 推动黄酒从传统走向经典
· 要做美女别偷懒
· 陈冯富珍:
到世卫组织“当家”的“家庭女性”
· 人人都是设计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推动黄酒从传统走向经典
访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建伟先生
●文/项盈盈
  2007年,对于绍兴古越龙山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以8000万元央视夺标;古越龙山股票创造25.9元的历史新高;黄酒开始进入民间投资收藏的行列。

  前不久,本报《生活周刊》在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并不豪华的办公楼里,采访了古越龙山的董事长、总经理傅建伟先生。傅先生,一身儒雅之气恰似黄酒的醇厚与稳健,所以在这里我更愿意用“先生”二字来称谓这位率领着一家年销售额达18.8亿元的酒业集团和中国黄酒业第一家上市企业,将一面黄酒行业的大旗舞得猎猎生风的领军人物。

  古越龙山,从1959年以来,一直是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的唯一国宴专用黄酒。傅建伟先生引我走到窗前,拉开百叶窗帘,指着对面雾气还有些氤氲的山头:“那座就是古时的龙山,现称府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蓄势待发的地方。用‘古越龙山’这个名字,有历史的厚重感和使命感,富有越文化的尊贵气息和胆剑精神。”傅建伟先生亲和纯朴的绍兴乡音、温文而雅的交谈气质、有条有理的工作安排,让我一次次感受到绍兴人内敛、低调、敦厚、进取的性格和品质。

  “沾”上黄酒,开始诗与酒的交融旅程

  东坡曾云:诗酒趁年华。诗与酒,千百年来有着说不尽的缠绵。理工科出身、先前不会喝酒的傅建伟先生,自从进入古越龙山“沾”上黄酒之后,也深谙此中乐趣。企业杂志的卷首语和特稿专栏,每期都是他的文章和诗词。他写的诗、填的词,内容多半来自酒的渊源。黄酒集团每遇难关,每有成就,他总会将自己的决心与激情形诸笔端。

  傅建伟先生不嗜酒,但血液里却浸润着黄酒的醇厚文化。他爱说

  酒,能将黄酒的源流、品质、趣闻轶事、社会和科学价值,以及蕴藏其中的东方哲学根基说得清晰透彻。傅先生继《沉醉绍兴酒》之后,新书《岁月留痕》也即将在本月20日出版发行。

  把酒“亮剑”:引领黄酒业风尚

  作为世界三大古酒“黄酒、啤酒、葡萄酒”之一的中国黄酒无疑是历史的经典。但傅建伟正努力在黄酒营销渠道、文化阐述、多元品牌构架以及消费群体培养等等方面,注入时尚的理念。

  他的一句话“把古越龙山”做成黄酒中的“茅台”一直是公司上上下下所有人的目标。事实证明,这几年古越龙山在追求这一务实目标的加速度也在逐年提升。同时,黄酒走高端路线的进程也在一步步攀升之中,民间投资黄酒收藏的风潮正在渐渐兴起。2007年,古越龙山以8000万,独家问鼎央视黄酒行业标王,此举创造中国黄酒行业三连冠。另外,投资4亿多元的“中国黄酒城”和“黄酒博物馆”也成为业界震动的大事。傅先生带领“古越龙山”在黄酒业的多次精彩“亮剑”,为中国黄酒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绍兴黄酒的知名度大幅提高,而且加快了黄酒业全国化步伐。可以说,“古越龙山”在黄酒业充当了领军的地位,领军绍兴黄酒走上全国市场甚至世界市场。

  附傅建伟词一首:渔家傲

  写在黄酒城建设工地

  仲秋昼短时愈逼,建设工地着春碧。团结一心万众力。人人杰,挑灯夜战奔腾急。尔饰吾塑酣犹烈,此时彼木施工密。欲早开游超常例。暮色寂,不见那边灯火熄。

  傅建伟简介:198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理事长、绍兴市酒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