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健康人生
3  4  
PDF 版
· 点点鼠标 速知“瘤情”
· 人参、桂圆、羊肉准妈妈吃不得
· 马路“心魔”,是如何上身的
· 胃镜可以这样做
· 肾上一只瘤 重达7公斤
· 开车太快损害身心健康
· 常见的攻击性驾驶
· 近期警惕诺如病毒性腹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平时一个温文尔雅、不急不躁的人,一旦驾车上了马路,在车流中就像变了一个人,变得心烦气躁,争强好胜,易怒易失控?心理专家说,那是这个人上车握起方向盘后,被“心魔”所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的道路交通事故,人为因素引发的高居九成以上,人为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开超速车、酒后驾车、开超员车、违规超车、抢道行驶。这其中,有很多是“心魔”所致。马路“心魔”,正威胁着你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马路“心魔”,是如何上身的
  谦谦君子

  突变马路“怪兽”

  在杭州文晖路一座写字楼上班的小耿,脾气一向很好,见人笑眯眯的,办公室里从没见他发急上火过。这次元旦,他开车上了上塘高架。在至梅登高桥上方,旁边一辆商务车突然越过中间实线,插入前面。只听小耿一声怒骂,一打方向,一踩油门,超了上去,当两车并列时,他按下车窗大骂对方,并迅速再打方向,强行别入那车前方,只听那车响起一阵急刹车声……

  一握上方向盘,一个平和、慢性子的小耿,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为马路“怪兽”。其实,这种变化现象,在全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只怕每个都市人都见识过。这种坏脾气,被美国学者称为“roadrage”,即“马路愤怒”。但如果从坏脾气演变成真实的暴力行为,就是“aggressivedriv-ing”,即“攻击性驾驶”。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心理专家说,是“心魔”控制了人,让人一握上方向盘,随时都会变成马路“怪兽”,出现攻击性驾驶的行为,威胁着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攻击性驾驶下的定义是:一种危害或倾向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驾车方式,其具体表现为超速驾驶、追尾、从右侧超车、闯红灯、大声鸣笛、使用污辱性手势、辱骂其他人。攻击性驾驶有三个特点:

  1.在驾驶过程中被急躁、烦恼或愤怒的情绪所激发;

  2.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如节省时间,而不顾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利益;

  3.让其他道路使用者感到有危险而采取回避行为,或让其他道路使用者产生愤怒。

  “怪兽”的成因

  专家分析,人被“心魔”控制,成为“怪兽”原因很多:

  (一)一切都是其他人的错

  “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非常讲理的人,从不乱发脾气,但不知为什么,一开车,我就像变了一个人,脾气特别急,如果我遇上反应特别慢的司机或者不守规矩的司机,就会忍不住猛按喇叭,赶上去骂两句。其实,我也知道有些被我骂的司机根本就没妨碍我。”26岁的小唐这样说,他有2年驾龄,还属新手。

  美国的詹姆斯博士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这种从别人身上寻找原因的自动思维是产生“心魔”,导致“马路愤怒”的头号原因。

  作为攻击性驾驶的研究专家,詹姆斯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这个话题了。不过,有趣的是,他一开始是典型的归罪别人的开车人。

  他刚开车的那段时间,詹姆斯太太总是抱怨他开车时脾气太大,像是变了一个人。但詹姆斯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变化,他对太太的抱怨也总是很不满。后来,他把自己开车时的言行记录下来,才发现自己的确在开车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非常有攻击性的人。这种心理差距让詹姆斯产生了研究攻击性驾驶的兴趣,他调查了无数司机,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持有同样的态度,认为自己是好司机,自己根本没问题,一切都是其他人的错。并且,这种思维是在第一时间产生的自动思维,就好像是开车时一个人的自我反省能力丢失了。

  专家认为,这种外在归因是导致不友善行为的直接原因。既然根本不是自己的错,那么咒骂、没有耐心、暴力幻想,甚至暴力行为都是理所应当的了。

  (二)非得要打破自己的“纪录”

  刘师傅是一家大型公司的专职司机,他开车时的臭脾气是有了名的,一般同事都领略过。他给公司老总开车的时候,也是脏话不断,一路上总是骂骂咧咧,每次车一停,他都会忙不迭地向老总道歉,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是一上车就会变得脾气特别急躁。

  美国心理学教授德芬巴彻博士也是研究攻击性驾驶的专家,他发现,绝大多数人一坐上驾驶位,对委屈的忍受能力便立即大幅度下降。尽管这些人可以忍受在家里被太太臭骂,在公司被上司呵斥,但却无法忍受开车时遇到的“委屈”,一产生什么不满,会产生立即报复回去的强烈冲动。

  德芬巴彻还认为,攻击性驾驶之所以很常见,一个关键原因是开车人有一种不正确的期望,他们下意识里认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和时间从甲地开到乙地,没有任何意外事项应该阻挡他们。这种期望无疑是开车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压力,让他超速、抢红灯、任意变换车道、乱超车……而其目的,可能只是为了给自己节省两分钟时间。

  那些跑固定路线的司机,这种心态更为要命。比如跑长途的司机和公交车司机,他们对自己的行车路线非常熟悉,就算没有公司的强行规定,他也会自己给自己设定抵达每个站的预期时间。并且,他还很容易出现竞争心态,“今天一定要比昨天快一点”。这就像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年在打电子游戏时,非得要创一项个人纪录,为了只比以前的纪录多一分,他会日复一日地坐在电脑前,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尽管我国国内的一些报道特别强调司机的现实压力,比如交通拥挤、公交车的硬性规定、车辆本身的问题等,但专家认为,“马路愤怒”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他人的粗鲁行为和冒险驾驶所致,而单纯的交通拥挤并不是一个主要因素。

  (三)没有人知道我做了什么

  杜先生和余小姐在谈恋爱,平时杜先生对余小姐好得不得了,但余小姐一开车,坐在一边的杜先生就会忍不住挑她的刺。比如,不断地说她是“路盲”、“方向盲”,时不时会提醒一下“喂,别把我们搞丢了”,厉声说“你这是怎么开的!”等等。

  研究发现,青少年比成年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攻击性心态和驾驶行为。此外,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也更容易出现攻击性驾驶行为。这可能是因为,内向者更容易做自我归因,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而外向者更容易做外在归因,从其他人身上寻找原因。

  如果一个人喜欢开车时的感性刺激,他也容易出现攻击性驾驶行为。

  匿名性(即身份被隐匿)也是促发马路暴力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发现,如果开车人觉得自己的身份不会被暴露,那么他的脾气会尤其大,也更容易产生攻击性驾驶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无证的“黑车”、不受监管的车更容易出事,就是因为这样一个道理。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姓名不仅是一个受社会系统监管的对象,也是受内心中的规则监管的对象,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姓名不会被人知道,他的冲动行为就会明显增加。

  脾气差异从何而来

  不过,还有一个更深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开车的时候,和不开车的时候,在脾气上有那么大差异?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一个平常的问题:汽车是什么?

  汽车,听命于你的“梦中情人”!

  爱车对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一家网站给出的回答是,对女人,是“如意‘狼’君”;对男人,是“梦中情人”。一个车迷干脆断言:“平心而论,汽车这个新生事物对于大多数第一次拥有她的人来说,她的确是一个既代表身份又代表品位的东西,就像懵懂时期第一次看到一位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异性———一种初恋的感觉,必须心跳、必须完美。”它彻底听命于你,让你控制,让你指挥。更关键的是,这个梦中情人从不违抗你的意志。它会让你自如地指挥,并且会带你走向你一个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总之,它会令你迷醉于车人合一的完美感觉。

  但是,这种完美合一感经常会受到挑战。比如堵车,比如另外一辆车、一个人或者其他什么挡住了你。愤怒,是因为车人合一感被破坏那一刹那间,我们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感到愤怒。我当然没有问题,我的梦中情人当然没有问题,全是别人的原因!这种愤怒,以及这种愤怒后的向外寻找原因,是令一个开车人产生攻击倾向的潜意识心理动因。

  一项研究发现,攻击者经常被一些非常小的、自然产生的或者是非常中立的行为所激怒。例如,受害司机没有按照攻击者所预期的速度减速;受害司机在攻击者认为不应该拐弯的地方拐了弯;受害司机把车子停在了攻击者认为不应该停放的地方等等。受害者这样做,等于是提醒了攻击者,他只不过是个开车的,世界并没有按照他设想的节奏运转,从而破坏了车人合一的幻觉。

  心理专家认为,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虚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按照所设想的运行,自己的意志不会受到挑战,一切完美无缺。当这些完美的假想消失的时候,当攻击者受到现实抵制的时候,他们就被激怒了。并且,既然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那当然自己没有责任了,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误。所以,因为这种心理,一个平时就算再喜欢反省的人,也会在开车时变得喜欢从别人身上找责任。

  放弃完美 健康至上

  显然,被 “心魔”控制的驾驶者,正在越来越多地损害着别人和自己的生命健康。专家说,那些人确实该好好想想为何会“心魔”上身,成为“马路怪兽”,让自己从“心魔”的利爪下解脱出来——在开车过程中,如果自己产生了愤怒情绪,或者遭到了别人的侮辱,要学会及时地调整心态,防止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而因小失大。

  首先,要了解为什么在开车的时候容易愤怒,知道是开车时太爽的控制感,给了自己车人合一的幻觉,以及开车时大家都容易愤怒。明白这一点后,对自己会有所约束,对别人也会容易谅解。

  其次,接受交通拥挤的现实,不要追求完美。

  第三,放弃打破自己纪录的心态,不要总下意识地给自己定下严格的开车时间、线路计划。

  第四,学习转移情绪的方法,比如听音乐,停车时和朋友聊天,看风景等。

  第五,谅解那些对你猛按喇叭的人或其他“马路怪兽”们,懂得他们这时候很幼稚。并且,只要你不给予回应,恶性互动就会被打断。

  (许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