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硕士对养父母尽孝回家当保安
· 我白天换煤气晚上攻文史
· 无奈父亲网上呼唤离家女儿
· 老师殉职讲台,千余学生送行
· 教授夫妇公开征女儿
· 11年青春换来什么
· 上期读者反馈:
观点越辨越明
· 本期“新闻陪审团”意见:真情金不换,债可慢慢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白天换煤气晚上攻文史
■本报记者 季叶海 金敖生 通讯员 冯文华
  见到孙伟良,他正在桥坡上用力推着一辆双横杠的老式自行车前行,车的书包架上挂着四瓶煤气罐,咣当咣当直响。

  他是绍兴县齐贤镇的农民,现在以走村访户给人换煤气瓶为生。他高高的个子,脸上有军人般的英气,也有农民的朴实。

  进入他的宅院,映入眼帘的正门楣上挂着“羊石山房”几个字,入室则是满壁书香,墙上挂着不少书法作品。楼上有一间是他的书房,书架和书桌上满是让一般人“头晕”的史书及其相关的学术书。楼下的一间他正在辟为小型图书室,沿墙的大书柜已做好,正待油漆。他准备用这些书建个“迷你型”图书馆,请爱读书的朋友在此品茗读书,交流心得。

  孙伟良生于1969年,初中毕业后走上谋生之路,做过建筑小工,干过车床工,1995年至今一直以替人换煤气罐为生。尽管如此,他现在已是文化古城绍兴颇有名气的地方史研究者。

  “一个整日为生计奔波的农民,为什么会爱上史学研究呢?”记者问。

  他说,对史学倍感兴趣是缘于一件小事:有次下雪天去禹陵游玩,发现景点在出售陈桥驿编著的《绍兴史话》。该书作者的名字印得很大,他联想起了赵匡胤兵变的地点陈桥驿。觉得有趣,便将此书买了下来,回家后经常翻读,渐渐地增加了对史学的兴趣。

  1994年9月的一天,他骑自行车去杭州饱览西湖美景后,拜访了老乡陈桥驿教授。陈教授知道一个小老乡喜好文史十分高兴,叮嘱他要坚持下去,要向绍兴著名农民红学家胡世庆学习,走自学成长之路。临别时,送他一本《会稽方志集成》。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把兴趣转化成动力,像模像样地做起了学问。

  他身居农村,有时为求得一本心仪的书颇费周折。有次他去绍兴图书馆查资料,发现陈桥驿编著的《绍兴地方文献考录》,很想得到这本书。但这本早年出版的书在市场上已难觅其踪。怎样才能得到此书呢?他最后想出一个妙法,在当地的晚报刊登求书启事。结果一位医生打电话给他愿意借书给他。在随后的数月间,他一门心思地攻读了此书,当他将书还给医生时,那医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将书送给了他。

  为拓展视野,他订阅了许多杂志报刊,如《中国地方志》、《文史知识》等。有感于自己基础不够扎实,还向出版社邮购高等院校教材,如《中国古代史》等。日积月累,现已有了1000多册书。他在家里布置了一个书房,美其名为“羊石山房”。

  孙伟良白天骑自行车四处奔波替人换煤气罐,每天干10多个小时的活,其行状与街头普通谋生者并无二致;晚上则独坐书室,手捧史书,口品香茶,神游八极,忘了时间,消了疲惫。

  他把当地的文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镇上有座羊山,山上有古寺大佛,还有众多名人石刻,历来著文介绍者不计其数。许多文章都将石佛寺的创建说成是隋朝开皇年间,而且都说这出自《吴越备考》一书。孙伟良对此存疑,便设法找来这部古书,仔细查阅了这书,结果未见此说。后来,他撰文对石佛寺的何时创建提出了质疑,引起了大家关注。

  在平时的走村访户替人换煤气罐中,他也做有心人。有次他发现在五眼闸村的村道上铺着一块古石碑,停步蹲下身仔细辨认,发现是乾隆年间的水利碑,便特地去查《乾隆绍兴府志》,虽没有查出这石碑的具体来历,却查出了一些相关的水利背景。他致电绍兴市水利局,当时该局正在浙东古运河绍兴段沿线建造运河园,便将这块高大的石碑迁立在运河园,让其见证往日繁荣。还有一次,他在考证一家老字号绸厂来历时,发现绸厂创始者的曾孙有一只绸厂初期的木制货箱,便动员捐给正在筹建的县博物馆纺织馆,使博物馆得到了一件珍贵实物。

  迄今孙伟良虽无重大影响的学术专著问世,但已有了扎实的学术功底,有位作者在写《周恩来家世》时,请他帮忙考证宝祐桥河沿的历史变迁;绍兴市政协文史委编的《绍兴石文化》一书中的一万多字有关羊山章节也是他撰写的。

  孙伟良对记者说:“我的目标不是当学者,但我愿以自己所学为家乡的地方史建设有所贡献。我喜欢看书,喜欢研究史学,与别人在业余时间打牌搓麻将一样,是一种爱好和生活方式,别人完全可以不理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