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析: 2006年,全国至少有2340多万老人独守“空巢”。有机构预测,到2010年,城市老年家庭“空巢”率可能达80%以上。需要亲情而不得时,非血缘关系也成了一种选择。
6年的孤独忍受后,武汉一对老教授夫妇希望借助媒体寻找一名“女儿”,条件是:开朗、善良、有爱心的单身女子,并希望对方大专以上学历、无父母、无家庭负担,最好是25-40岁的武汉女子。而一旦双方在一起共同生活3年能彼此适应,教授夫妇将认应征的女儿为非血缘关系的父女、母女,而且将现在居住的三室一厅96平方米的房子作为遗赠。
儿子在国外,老伴在路上
1月6日晚,老伴田振东已在上海,家里除了寂寞的空气和孤独的电话铃声,就只剩丁淑惠。丁淑惠想,如果时光倒回6年,起码有儿子陪伴。在丁看来,儿子聪明、孝顺。丁淑惠的儿子学的是计算机,毕业后进了跨国巨头IBM。后来,儿子去了加拿大,做牙医的儿媳妇也跟了过去,再后来,儿子一家定居加拿大。
“当初我就不愿意让他们过去,但做父母的不能太自私。”在丁淑惠看来,家里不愁吃不愁穿的,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应该很好。
只是这些年来,丁淑惠时常失落,“当初要是坚决点,他还是走不了,我很后悔。”
儿孙不在身边,丁淑惠只能希望老伴多陪陪她,但即使这个简单的要求大多时候只能是奢望。
丁的老伴田振东,多年前退休后却一直没闲着,凭着他在业内技术的声望,不少高校和单位也经常请他去讲讲学。
丁淑惠说,老伴是在发挥余热,只是这种余热没温暖到她。
两年前,双胞胎孙女的出生给两位老人带来不少快乐,只是这对生在国外长在国外的孙女离他们太遥远。丁淑惠说,每次电话,两个小家伙都会在妈妈的指导下向他们“汇报”加拿大的情况,“满口的洋腔洋调”。
征个女儿寄托情感
田振东说,他们征集女儿的想法源自网络,很偶然。“网上有很多类似的报道,北京、成都、广州都有人这么做,还有不少人成功了”。
“我们征集女儿不是让其做保姆、不是希望养老,而只是希望能有人送终,找个感情寄托。”田振东说,“自己和老伴现在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物质生活不是问题。”“我们有钱,可以进豪华养老院,但那里没有亲情”,在两位老人看来,远在加拿大的儿孙就像井中的月亮,够不着,“死的话,回来都来不及。”
在丁淑惠看来,老伴田振东的身体已大不如前,而自己腿不怎么好,心脏也有点问题,“人上年纪后,很容易生病,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老人希望能有个人像女儿一样,时常陪在身边聊聊天、逛逛街,万一有什么事情也有个照应。”
对于未来的女儿,老人要求“单身、无父母、无家庭负担”。“这样的人单纯,容易产生感情”。丁淑惠说,他们并不反对女儿成家,“一旦成了我女儿,我还要帮她找女婿。”
“超女”式的选拔
“报名的热情超出我们想像”。2006年12月26日,丁淑惠、田振东夫妇征女儿的消息被放在了武汉一家报纸的头版。从那一刻开始,该报纸的热线电话就没停歇过。26日当天,数百个电话打进了报社,而当场表示愿意认教授夫妇为父母的就有78人,而到了27日,表达这一愿望的人增加到了103人。“人实在太多,我们不得不提前结束报名,”该报纸的记者说。
“19岁时,母亲走了,1978年,父亲也去了。一到过年过节,看到别人一家团聚,心里特别难受。我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不需要教授养我,我可以写下保证书,将来不需要遗产,我只需要一个温暖的家”,有人在报名信中写到,而更多的人表示:不要房产,可以写下保证书。
“他们像超女选拔一样,首先选出20强,然后20进5,然后5进4……”,一位关注此事的武汉市民戏称。由于事情的影响太大,许多市民都参与了进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挑,市民和媒体太热情了”。
28日,20强被市民选了出来,29日5强出炉,30日,5强和教授夫妇俩见面。
田振东透露,他们心目中已有比较明确的人选,只是暂时不适合公布,“等等再说吧”!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