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同节奏的生活模式,在现代演化成工作日和休息日相间的主流生活模式,可是新的演化并未停止。
这次的调查数据告诉我们,在城镇居民中,有24.6%的男人和37%的女人工作日不工作,最多时有39%和26%的男人女人休息日不休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和大家不一样?
时间调查使我们充满好奇心和想像力。这些游离于主流生活模式的生存方式,似乎在引导我们从另外的途径发现生活的真正意义。
样本一:心恬,杭州人,超级网虫。时间特点:没日没夜。网络时代,世界仿佛变得很小,就像一个村子,交通发达了,一切都更加开放。心恬就这样自诩为足不出户知天下。在一家网站工作的她,面对电脑的时间几乎占据了一天的三分之二。她为网络的神奇透支着健康。
样本二:黎明,绍兴人,漂泊一族。时间特点:在路上。名校毕业后,在外企工作数年。一日忽然厌倦,选择旅行生活。先后从上海“漂”到杭州,又从杭州“漂”到云南。不定期的工作和背包出行是其生活常态。“好奇于大千世界,着迷于与自然的交流。”这是他选择“漂”的动力。
样本三:胡枚,嘉兴人,自由撰稿者。时间特点:夜出昼伏。睡觉睡到自然醒是她甘愿辛勤笔耕的最大理由。
还有周末夫妻、丁克家庭、职业股民、网上店主等形形色色的个案。这些个性时间支配者得益于这个变化纷繁、日益多元的社会,他们自己给自己制定规则,更趋于用最真实、最自在的方式生活和交流。
个性时间支配者尽管活跃在主流生活模式的边缘,它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你也许会发现,5年前居民的家庭生活重心偏重在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家务;如今,居民生活重心更偏重于生活,不愿意时间再被家务占用,而更愿意花时间和家人相处,外出休闲。你会发现,先进的家用电器更加普及,全自动洗衣机、微波炉、洗碗机等,将人们从繁重耗时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小时工更加普及,特别是在年节等特殊日子,小时工提高了家务劳动的效率。你会发现,居民更重视个人素质的提高,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进修学习、读书、看电影、听音乐上。
总之,人们生活时间分配上的变化,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反映。变化,就意味着生活质量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