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杭州资讯
3  4  
PDF 版
· 把山水城市做优做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把山水城市做优做靓
——桐庐县大手笔精心谋划“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
  把山水城市

  做

  优

  做

  靓

  ——桐庐县大手笔精心谋划“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

  桐庐由“国际花园城市”走向世界

  2006年11月13日,是桐庐人值得自豪的日子。这一天,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可的国际公园与康乐设施管理协会(IFPRA),在杭州向全球发布2006年度全世界又有14个城市(区)跻身“国际花园城市”行列的消息,其中我国只有浙江桐庐和广东东莞。至此,桐庐成为去年全球14个城市(区)中、中国2个城市(区)中、浙江省唯一一个在国际舞台上叫得响亮的名字。

  “国际花园城市”的评比活动,由英国、美国、日本、比利时、加拿大等环境较好的国家共同发起,是目前涉及城市环境管理、生态保护、人居质量、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当代人类重要议题的唯一国际竞赛。

  桐庐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参加决赛的31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中脱颖而出,一举捧得“国际花园城市”的奖杯、证书,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历届桐庐县委、县政府把城市化建设摆到了重中之重的议事日程。特别是近年来,把除了“工业强县”摆在第一位外,第二位就是着力推进城市化。城市建设部门不辱使命,在积极行使“高起点规划(并且切实推行“阳光规划”)、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同时,积极主动与桐君街道、县文广新局、旅游局、经济开发区以及其他各部门、各乡镇携手协作,形成了多部门联动、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长效机制。

  桐庐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的基础工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期,从城北区的富春路拓宽,到富春江二桥的建成、县政府南迁、迎春南路延伸至320国道和去年通车的杭千高速、富春江两岸的防洪和美化城市景观共享的堤坝工程,大批的商住楼盘开发、“1623”工程、“三横五纵”道路和管网建设、城市公交、供水、供电、供汽、污水处理、打造“平安桐庐”工程、大商场和超市、专业市场、江滨公园、新建免费公共厕所、城市中心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游泳馆、剧院、茶吧、酒吧、娱乐场所等一应俱全的城市设施。根据初步匡算,近10年来城南区投入城市功能设施达80多亿元,其中公共设施超过20亿元。

  桐庐登上“国际花园城市”的宝座也绝非偶然。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县40万人民的奋发努力,不断进取,政治、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自2002年起,连续3年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制笔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中国蜂产品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桐庐登上“国际花园城市”这趟国际列车的日期方才愈来愈近。

  在评选“国际花园城市”决赛中,3位国际评委对桐庐的景观改善、遗产管理、环境保护、健康生活、公众参与、未来规划这六大优势都十分感兴趣,不时地朝桐庐3位专家露出赞许的笑容,结束时观众席上爆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桐庐的景观改善得到国际评委的高度肯定,同时也得到桐庐市民的一致认可。这主要得益于城市建设部门有一个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班子,他们团结拼搏,不断开拓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完成了一件又一件城市建设的漂亮工程。譬如连续大力实施城市“十年大绿化工程”,先后完成迎春南路南延绿化6万平方米、富春江城防工程三期绿化3.1万平方米、广场二期0.7万平方米、背街小巷绿化1.1平方米、云栖路和乔林路绿化1.2万平方米等,使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9.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实现8.9平方米。

  遗产管理为何能在“国际花园城市”决赛中成为桐庐又一大亮点呢?是因为强调了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出台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等政策措施,并狠抓了落实,现有文物保护单位36处,政府每年都拨出一定的资金进行养护和修复。桐庐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同样卓有成效,越剧地方戏得到很好的传承,在当地许多著名越剧演员中培养出4位全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得主。日前,桐庐举办纪念越剧百年华诞演出时,4位梅花奖得主从杭州、上海等地赶回故里为父老乡亲献唱献演。最为吸引国际朋友眼球的是桐庐的剪纸艺术作品,佐证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理,展示台前放上多少剪纸艺术作品就被抢空多少。前些年,桐庐民间剪纸艺术家,也是全国“十大神剪”之一的谢玉霞就随中国民间艺术代表团在西班牙传艺长达6个月之久。当地民间剪纸艺术教育培训基地正在崛起,一批新人脱颖而出,剪纸艺术作品将成为桐庐走向世界、奉献给世界人民最珍贵的艺术品之一。

  

  “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来过桐庐的人们,无不艳羡这座悠然、写意的山水城市。

  2006年临近岁末,当“国际花园城市”这张熠熠生辉的金名片,落在桐庐头上之时,桐庐的决策层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之而来,他们也感觉到了肩头的一份重任:世人在期待这座山水城市,在今后的5年如何更清悠,更靓丽?

  5年间,我们看到了这座“国际花园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每一个坚实脚步:5年间,桐庐建城区面积由5.43平方公里增加到12.81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33.6%提高到49.2%。市政设施不断完善,滨江区块改造开始启动,城中村改造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城镇面貌不断改观。

  今后的5年,是桐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5年,也将是桐庐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期。在今后5年中,城市化的推进周期会更短,速度会更快。可以说,用心经营这座正在走向国际大舞台的花园城市,让桐庐百姓在城市中安居乐业,增强这座山水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建设的全面提升,就是牵住了桐庐和谐社会建设的“牛鼻子”。

  那么,桐庐这座国际花园城市如何以更加靓丽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又该放在哪里?桐庐的决策层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和调查,交出了一份极具竞争力的建设蓝图。

  县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桐庐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做强“一主一副五极”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通过5年努力,完善城镇功能,实现产业、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主要抓手是:以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为契机,加快规划、设施、产业、环境等方面接轨步伐,全面融入大杭州;以做强“一主一副五极”为重点,强化集聚功能,加快城镇化进程。

  以建设杭州西部地区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方针,大力推进“滨江区块改造”工程,加快农民公寓和农居点建设,切实解决城中村拆迁改造问题,完成富春江南岸区块改造。结合解决行路难、停车难问题,大力推进县城“东进南拓西延北改”,推进城市道路、管网、市政基础设施和入城口建设,构建“五横七纵”骨干网络,进一步完善县城功能。大力实施“亮灯”工程,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推进县城绿化、亮化、序化、美化,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从适应性建设转向战略性推进,拉大城市发展空间

  城市发展的空间规划,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所在。

  桐庐决策层认为:要着眼长远,以战略性大手笔谋划城镇发展空间,留足城镇发展提前量。通过县域总体规划的编制,促进县域空间资源要素集聚,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重点突出城镇组团整体发展与区域协调的发展战略。按照区域一体、城乡融合、集聚发展的战略原则,规划以“一主一副五极”为县域发展的主导集聚空间,形成东西部两个次区域城镇发展组群,规划至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60%。

  正是出于战略性推进的思考,桐庐的决策层看到了“十一五”期间县域城市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杭千高速的建成通车和05、16省道的改造完成。他们意识到,两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桐庐的对外开放能力,为桐庐融入长三角、环杭州湾地区及杭州大都市提供了便捷通道。因此,县里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以杭州市“旅游西进”、“交通西进”为契机,主动接受长三角、环杭州湾地区及杭州大都市产业梯度转移,突出工业发展,强化农业开发,实施旅游对接,强化城市功能互动、互补。

  ■从粗放型建设转向集约型建设,提高集聚规模效应

  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城市化进程呢?桐庐的决策层提出,今后5年,把山水城市做优做靓,就要摒弃“自我配套、自成体系”的镇村建设老思路,杜绝要素分布离散化、空间结构无序化、功能角色模糊化的老模式,杜绝城镇建设特色不明、规模不大、大量公共设施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的传统弊端,集中财力物力做大做强“一主一副五极”的县域城市建设集聚中心。

  纵观整个杭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桐庐看到了城市发展的新思路。

  2006年底,杭州“交通西进”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以杭千高速公路为主要经济、交通纽带,杭州的“产业西进”同时加快了脚步。有鉴于此,桐庐的城市建设重心将以县城为核心,加快了向东延伸的步伐,加强了凤川、江南、富春江、横村等地的10分钟交通圈城镇建设。在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集聚下,城市建设加快了省级经济开发区与凤川镇北侧工业区块的对接,在公共服务、居住配套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加快城镇集聚规模,还得因地制宜。目前,桐庐境内沿05、16省道已经形成了以分水镇为核心,包括分水、瑶琳、百江、合村的15分钟交通圈。这里是桐庐的重要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今后,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这里将建设高新技术、旅游休闲、教育等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区,优化、整合、完善现有的城镇发展空间,引导区域城镇集约发展。

  ■从提升城市承载力转向城市综合竞争力,放大竞争优势

  经过仔细调研思索,桐庐的决策层看到了当今城市竞争的主要特征:随着要素跨区域流动的日益频繁,对要素的集聚力越来越取决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他们提出:今后5年,不仅要迅速提高城市对更多要素的承载力,更要着力增强城市在争夺要素中的综合竞争力。具体而言,桐庐这座“国际花园城市”要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提高城市品位,在规划布局、景观设计、园林绿化、城市风貌等方面,打造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桐庐城市特色。

  ——新老城区联动发展、齐头并进。新老城区规划建设方针为“新城区建改并举,完善功能,老城区以改为主、拓展空间,新老联动”。老城区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的疏解和工业的转型。新城区发展以功能的集聚和完善为主,依托沿江通道,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建设成滨江商业轴线和高档居住区。

  ——城市各项规划相得益彰、互补互辅。桐庐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内涵,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绿化、空间布局、亮化、农居点等专项规划在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等方面要统一协调,同步有序开发建设,不断提高桐庐以富春山水风光为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的知名度,提升桐庐的人居环境。

  ■从单一性经营城市转向综合性经营城市,拓宽经营内涵

  如何经营城市,尤其是像桐庐这样一个具有丰富山水资源的花园城市,是城市建设决策层思索的题中之义。桐庐的决策层毫不避讳眼前的问题:城市经营气魄不够大,范围还比较狭窄,经营规模偏小,大部分只是一些单体项目,缺乏大面积综合性的项目。

  今后5年,桐庐将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市场化手段,加以盘活;城市经营项目将连片成大面积整体推出。可以预见,桐庐这座山水城市将迎来一次雷厉风行的面貌变化。

  ——城市主要道路网骨架“五横七纵”基本成形。“五横”即富春路、春江路、白云源路、320国道和江南路,“七纵”即金西路、金中路、乔林路、迎春南路——迎春街、梅林路、东兴路和宝兴路。

  ——县城南北交通畅通无阻。加快改造富春江二桥,新建富春江三桥(柴埠—梅蓉),改建320国道与迎春南路交叉口等节点,增加公共停车场,整治入城口的交通秩序,使人、车、货各行其道,改善交通条件,方便百姓生活。

  ——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群众生活更加方便。加快建设给排水设施,新建桐庐供水二期工程,使其供水规模达到10万吨∕日,基本取消屋顶水箱,让百姓喝上纯净优质的放心水。

  ——城市公园绿意盎然。改造完善老区的江滨公园,新建洋塘公园和新区江滨公园,形成连续的江滨绿带。建设包山儿童公园等城市公建绿地,结合城市低丘缓坡地形,形成城市完整的生态绿地系统。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