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农村,不仅有丰收的欢声笑语,更有那回荡在广袤田园的悠扬丝竹和激情锣鼓。
在一个个乡间村头的露天戏台,台上,演员倾情演绎;台下,农民如痴如醉……
据省文化厅统计,目前我省有450多个常年演出的民营剧团,从业人员1.5万余名。这些在农村土生土长、属于农民自己的艺术剧团,常年活跃在山区、海岛、乡镇,如烂漫的山花开遍浙江乡村,每年演出达15.8万余场,为7900余万人次的农民带去艺术享受。
第一幕:
【剧情梗概】 农民演给农民看,农民人均一年能看两场戏
2006年11月8日,嵊州红楼越剧团在黄岩前陈村演出,引得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赶来观看。卢恩元老人高兴地说:“村里每年请一次戏班子,一演就是5天,真过瘾。”
虽然几乎家家有电视机,但农民还是喜欢轧闹猛看戏。2006年我省百村农民文化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农民希望能经常观看各种演出。民营剧团就是在农民的渴求下,2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走在全国民营剧团发展前列,成为我省农村群众文化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民营剧团一年四季活跃在农村大舞台,每年演出15.8万场以上,按每场500人计算,能使7900万人次看上戏,平均每个农民每年看两场戏。据统计,民营剧团在全省演出市场的占有率近90%,95%以上的农村常住人口和大量流动人口是他们的观众。
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农民这样说:“民营剧团演的戏对胃口,演员又没有架子,我们请得起、养得起。”民营剧团确实是“草台班”,从团长到演职人员大多来自农村,行头穿上是演员,脱下就是农民,最知道农民想要怎样的文化。于是,民营剧团给农民送来了生日戏、周岁戏、寿年戏、体面戏、吉利戏、彩头戏、庆贺戏、造屋戏、乔迁戏、庙会戏……
据调查,一般民营剧团都有50多部拿手好戏,能连续演上十天半月,剧目不会重复。温岭友谊剧团、临海大田剧团等有十几年团龄的剧团,能演出上百部大戏。每到一地,农民可以自由“点戏”。每年春节,诸暨农村就活跃着100多个剧团,可谓“村村锣鼓响,处处听戏曲”。
民营剧团善于把农民的生活搬上舞台,编排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新剧目。缙云婺剧团根据农村的真实故事,创作了婺剧现代戏《天道有情》,善意地批评了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赢得一片叫好声。
民营剧团的演出都是包场,村民自由进出看戏,戏金主要由先富起来的村民“埋单”。2006年11月7日晚,温岭下岸渚村请杭州梁祝越剧团演出,村干部王美青介绍说,一连6天的演出,戏金4万多元,村里的企业家自愿掏了大部分,剩下的村里出。先富起来的村民请乡亲们看戏,成为共享文化消费的善举,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和谐。
第二幕:
【剧情梗概】 自带铺盖连夜转场子,创出每年3亿多元的文化产业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舞台,民营剧团靠着这种“大篷车”精神,成为我省演出市场的生力军。
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吕建华算过一笔账:全省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450多个,每个剧团一年演出200到600场,平均350场左右,每场按报酬2000元计算,一年的营业额就是3亿多元。(下转第九版)
(上接第一版)
以越剧之乡嵊州为例,目前有民营剧团101个,从业人员3600余人,年收入约5000万元,有将近四成的剧团一年演450场以上,在一些乡村,越剧演出收入已占全村收入的1/3。
“现在温州村村有戏台,有台就有戏,有戏就有观众,我们都演不过来了!”谈起红火的农村演出市场,温州五星京剧团团长胡柳昌一脸开心。据他介绍,目前温州有京剧、越剧、瓯剧等剧种的民营剧团56个,每个民营剧团一年都能演300多场。
有个剧团班主说:“我们没有政府拨款,收入就靠演戏,如不演出就无法生存。”民营剧团由出资人“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这种灵活的机制激励着他们去开拓市场、吸引观众。
民营剧团一天演两场是常事,每场4小时,碰上打对台,有时甚至要演5小时以上。演员们都是自带铺盖,在走廊、后台搭个门板就能睡觉。有时为了赶场,演完连夜赶路,一早赶到另一个村落就装台,当天下午又开始演出。
国家一级演员奚中路常年随温州民营剧团走镇串乡,演出一丝不苟。他说:“如果呆在上海,一年能有多少演出机会?温州红火的演出市场,让我的艺术生命绵绵不绝。”
第三幕:
【剧情梗概】 民营剧团也能评大奖,“草台班子”登上大雅之堂
在人们的印象中,民营剧团装备简陋,演出水平低,登不了大雅之堂。但现在,这一切已成往事。缙云婺剧团团长叶松桥一脸自豪地说:“以前带上锣鼓行头就开演了,现在,天幕灯光、音箱、调音台、电脑字幕,一样都不少。”
2005年12月,我省首届民营剧团“山花奖”戏剧节在台州路桥区举行,从全省选拔出来的20个民营剧团参加这次“群英会”。20个剧团的30台大戏,不但舞台讲究,灯光设备齐全,连乐队都是成套建制,用上了分声部的乐谱。
我省文化部门专门为民营剧团办节设奖,开全国之先河。省文化厅负责人说,民营剧团在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上功不可没,应该对他们一视同仁,在政策覆盖、艺术赛事、剧目评奖、职称评审等方面,不管国办还是民营,所有公共文化政策都应该共享。
近年来,我省文化部门不仅推荐民营剧团的演员参评“梅花奖”,并且规定,民营剧团演员也可以评职称。2005年6月,省文化厅和省戏剧家协会联合召开全省民营剧团艺术交流与发展研讨会,把民营剧团的艺术交流与提高列入我省文化事业的议事日程。
针对民营剧团创作能力欠缺的问题,省戏剧家协会专门成立浙江编剧中心,组织剧作家为民营剧团整理出60多部专业剧团早年演过的剧本,配上曲谱,在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后,以最低价提供给民营剧团使用。同时,创作了一批适合农村演出的新剧本、小演唱等。
民营剧团的演员阵容如今也已大变脸。温州万松京剧团班主杨震墨,把山东潍坊京剧院和菏泽豫剧团的演员都吸引过来了。温州五星京剧团所聘的50余位演员,原来都是专业院团的“台柱”,如领衔主演是上海高派老生蒋茂舟、余派老生姜培培等。这些加盟的专业演员,不仅丰富了剧团的演出,也当起了农民演员的老师。现在,民营剧团演的都是剧本戏,剧目基本上与城里趋同。缙云县20多个婺剧团的演出也接近专业水平了。
2006年10月,中国越剧艺术节在绍兴举办,民营剧团与国办剧团在绍兴剧院同台竞技,杭州三江越剧艺术团的《五女拜寿》、嵊州群艺越剧团的《白兔记》等3家民营剧团的剧目获得大奖。昔日“草台班”登上了大雅之堂。来自省文化厅的消息,2007年举办的省第十届戏剧节,也将为民营剧团单设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