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出单位,关上手机。刚才滴在文件上的最后一滴眼泪,似乎还在牵引着泪腺,在情绪平复之前随时可能奔涌而出。
回家还是去超市?在转弯前的最后一步,我听从了潜意识的指挥,转向超市。在购物车的底层即将填满的时候,男友来了电话:“刚才怎么关机,不高兴呀?”
半个小时后,男友带着讨好的面容走进家门,一副轻松愉快的样子,“说,谁欺负你了?我替你报仇。”而他的行为只会让我的愤怒更加升级——我这么痛苦,他却如此逍遥!
可男友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一边打开电视,一边拿着纸巾凑过来:“你哭只会让欺负你的人更有心理优势!说不定他正在家乐着呢!快别哭啦!”
“你就会这么苍白地安慰我!完全没有任何价值!”我怒斥。
“我不是你的狗头军师吗?还不说给我听听。”他关掉电视,开始做专注状坐在我对面。可我想要倾诉的欲望不知怎么就被压制了,开始歇斯底里:“不说,就是不想说。”
“你不说发生了什么事,我怎么给你有价值的安慰!”他烦躁地提高嗓门。
一时间,我的眼泪终于如同山洪爆发,本应平息我情绪的人身份陡然错位,成了站在我对立面的仇人。结果可想而知,感情的旧账被一一翻出,最初的吵架理由迅速被覆盖,最后一句话是我总结的:“既然我们这么不合适,为什么不分手?”
说完之后,我自己都有点儿震惊:我们之间到底发生什么了?一场小小的单位风波,怎么眨眼就演化成两人的分手?
在我内心,已经习惯了小家是自己可以任意放肆的地方,男友是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会包容你的那个人。我突然发现,将对方带入自己不快的情绪里,不仅不能使已有的矛盾偃旗息鼓,反而会增添新的争端。
当我质询:“你根本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其实,我自己或许也不知道想要的是什么,在猜来猜去的过程中,他无论做了什么我都会喊不对,继而引发更大的不满。
当我抱怨:“在我痛苦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旁观者。”其实,每个人对自己而言都是旁观者。无论多么精确的语言也无法再现当时的场景,更不用说那些游移不定的情绪了。为什么把对方强行拉入事态当众,非要让他感同身受呢?
总以为爱是万能的钥匙,屡试不爽,能打开所有的心结。却不知道,爱仅仅是爱,无论拔高还是低估她的价值,她都会给予适时的反击。
总以为对方是安慰的工具,信手拈来,能帮你处理所有的悲伤。却不知道,他们仅仅是世间最平常的人,不能挽救一切,但也不会袖手旁观。所以,永远不要拿情绪的尺度随意把他们拉近或拉远。或许一不留神,他们就偏离了既定的轨道。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