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宁波1月9日电 (见习记者 陈醉 记者 徐园 北仑区报道组 周骏)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尺六丈高”,操场的一角,孩子边唱边排队穿过同伴用手搭起的拱门;走廊上,陀螺伴随孩子的欢笑声转得飞快;陶艺馆里,孩子认真的脸上沾满了斑斑点点的泥巴……今天上午10时左右,记者走进宁波市北仑区淮河小学,没听到朗朗书声,却看见全校师生正玩得火热。
现在不正是学校上第三节课的时间吗?“上午两节课后,我们安排了这个40分钟大课间休息,让学生尽情地玩。”淮河小学校长刘景豪道出了原因。学生精力旺盛,而以前下课只有10分钟,或老师拖课,或学生准备用品、上厕所,基本没时间活动了。学生每天这样趴在教室里,容易厌学,如果适当活动,不但可以激发潜能,而且学习也会更投入。
“玩”真有这么大的魅力吗?课业压力重,学生当然不会喜欢学校,常常是听到放假就欢呼雀跃。而现在正在制作手工画的二年级学生杨滢却说:“学校变得好玩了,学习也轻松了,我都想住在这里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说:“孩子回家,能先做完作业再去玩”、“孩子成绩提高了”、“孩子生病少了、体质变好了”……
专家认为,虽然提出减负后,学生的课业负担轻了,但心理压力并没有减,学生仍不快乐,因此,需要一种模式来调节。这种大课间的模式,正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据了解,从去年12月初开始,“大课间”已经在北仑区各中小学校全面铺开。
图为大课间时,孩子在车模馆里拼装汽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