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浦江1月8日电 (记者 刘慧 浦江县报道组 盛锋) 今天,历时近5个月的修复,位于浦江县白马镇永丰村的400年前荷兰人建的土库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据辞海记载,土库是明朝万历年(公元1571年—1575年)荷英商人设在中国沿海地带的贸易站,用来藏银两、堆货物。据传,明万历年间一度实行海禁,严禁商人下海跟荷兰人交往。1573年,商人董华向荷兰商人建议选址白马建土库。因为浦阳江离此仅一公里,并有杨家埠码头直通当时四大港口之一的宁波,是藏金银运货物的最佳地方。
浦江县于1985年批准白马土库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土库历经400多年风雨,大部分房屋濒临倒塌。县政府投入了8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于去年8月15日开始对白马土库展开了全面维修保护工程。
笔者在现场看到,白马土库坐北朝南,有前后三进20间房。四周楼房和中间的楼房、走廊将前后三个天井围成一个“品”字。整个院落没有边门,仅在朝南一面的砖墙上分立两堵大门。大门两侧刻有“银锭”形标志,是中国最早的商行商标。两堵大门的飞檐上分立两只半米高的花瓶,相传荷兰人用类似的花瓶暗藏金银。
在土库中长大的村民傅继泉介绍,这幢建筑除一石架铁窗外其他全密封,安全性很好。院内有一个严密的排水系统,天井从来不会积水,干燥的场地有利于堆放从各地采购来的货物。
在庭院最里面一排的6间楼房当中,有2间很特别。一间的墙上没有窗户,据传是荷兰商人谈论商业机密的地方。另一间地上铺着坚硬的青砖(其他的楼房都是泥地),后墙上的小窗用青石条做框,内嵌着数根牢固的钢条,据传就是堆放金银财宝的地方。土库引起了明皇朝的注意,特意在离土库不远的浦阳江边设立了巡检司。1662年,清皇朝把荷兰商人都逐出中国,土库成为民宅。
据明朝列国外传、东西洋考记载,在中国沿海地带设有9座土库(台湾不详),现经文物部门、旅游部门到处寻找,除白马外却找不到另外土库。去年11月7日,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来到白马土库考察。他认为:“土库是国宝,是中国唯一幸存的历史见证物,在现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尚无此种类型遗存,文物价值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