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女易中天”的于丹女士的《论语心得》,最近有点热。在钱江晚报年度“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读者评选中,千余名读者力推这本《论语心得》。而在最近北京图书大厦,该书一举创下了一天签售万本的纪录。好书受热捧,国学如此有市场,我们可以理解为文化传承中断后的自然续接。
但对于这种“二传手”式的“讲孔子说孟子”的方式,不少人发出了质疑的声音。有人戏谑地将这一文化现象称为“精神家园的快餐式寻找”。不过,笔者却认为,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年代,来点“文化快餐”又何妨?
在中国都市,快餐店方便又便宜,可以提供基本的热量和营养,为人津津乐道。而于丹的《论语心得》,则为当下那些患有“文化饥饿症”的人们提供了一份“精神快餐”。
于丹的“快餐”受欢迎,正是契合了现代读者的阅读取向和审美心理。《论语心得》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是因为它做到了三点:一是通俗。要把《论语》的道理说清楚,这一点很重要。第二是有趣。有趣才能有吸引力。于丹用古今中外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感受,这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第三是有用。读者听了以后、看了以后会受到启发,生活中用处很大。于丹和易中天善于让学术走出象牙塔,将文言文用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白话来表达,让读者得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汪洋中,一掬清泉为快。不引经据典,不考证训诂,虽讲得浅一点,但多结合当下的实际,多带点生活的酸甜苦辣,带点快餐的味道。对大众来说,这就是简当惬意的文化消费了。
《论语心得》走红,正说明传统文化消费、中国历史审读已成为文化潮流,这与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积淀深厚是相关联的。文化根植在哪里?就在日常生活、人情百态里,在老百姓的认可中。而学者的任务只是从生活中掬取智慧,并加以提升而已。由此产生的“国学热”,正体现了中国人了解自己文化土壤和历史长河的需要,而学术走向大众,正适应了民众对文化的需求。
今天,书籍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人的“心灵鸡汤”。从易中天等人的《水煮三国》,到于丹的《论语心得》快餐,无一不得到大众的热捧,这些现象都是文化放下身段,回归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体现。而这种“文化快餐”,也是让人大快朵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