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胡锦涛温家宝要求全力营救
· 让群众暖心放心又安心
· 不出村就可办齐年货
· 西湖第一高楼昨成功爆破
· 新昌农民爱读“农民教科书”
· 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
· 黑人女性首任联合国二号人物
· 八类民事案件请到基层法院诉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让群众暖心放心又安心
——萧山60万外来工享受同城待遇纪事

本报记者 袁 艳 通讯员 张德良 汤盈楠
  60万外来工来自五湖四海,但与萧山当地职工一样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政府每年向群众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时,总会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把外来工所急、所需、所盼的事情办好,真正让他们在第二故乡安居乐业,已被杭州市萧山区委、区政府视为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重要部分。

  暖心:“社保网”相随保安康

  出门打工,万一受伤上不了班怎么办?“参加社会保险就不怕。”浙江金龟机械有限公司的江西籍油漆工张招娣笑着给了记者一个答案。去年,她工作时不慎压坏了腿。正当她发愁时,工伤保险帮了大忙。经工伤认定,她顺利报销了1700多元医药费:“我还领到一笔6000多元的工伤补助金,感觉在萧山暖心,有安全感。”

  在浙江之江纺织有限公司务工的江西籍农民工陈军说:“我们现在办了失业保险,如果没了工作,可以免费参加技能培训,还能领取失业补偿金。”

  “企业不分性质、户籍不分内外、职工不分身份”。3年前,萧山区就提出“三不”政策,实施社会保险全覆盖工程,将外来工纳入社会保险的范围。目前,萧山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大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基本全覆盖,在萧山企业就业的外来工和本地职工一样都能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去年,该区还出台政策,允许非公企业的外来工在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以个人名义参加医疗保险。

  据统计,截至2006年11月底,萧山区参加养老保险的外来工达到17.9万人,已有3576名外来工按月领取养老金;参加工伤保险的外来工有1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员分别达到13.8万人和13.6万人。

  放心:按时领工钱不用愁

  “在外打工,最怕辛辛苦苦干了活,却迟迟领不到工钱。”来自湖北的李新星道出了外来工的心里话。不过,令小李意外的是,进萧山恒逸集团上班时,厂里发给她一张银行卡,告诉她每月25日工资会准时发放到卡中。“以前,我在外地也打过工,但用银行卡发工资还是头一回遇到。”

  其实,在全区企业中推行凭卡发放工资,只是萧山为外来工构筑工资保障体系的一小部分。目前,萧山区已建立了一系列工资保障制度,规范外来工工资支付行为。工资支付预警预报,建筑行业欠薪保障金,镇街、村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公示制度……这些长效机制犹如“紧箍咒”,监控着企业欠薪行为。4年来,萧山区为外来工追回工资款7500多万元,帮助近7万外来工讨回“血汗钱”。(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新的一年里,萧山区将扩大欠薪保障金制度的覆盖面,在租赁厂房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欠薪高发企业中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

  安心:校门向外来娃敞开

  萧山区新民学校六(1)班的学生单丽荣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上课。在这所民工子弟学校里,有近1000名外来娃。小姑娘告诉记者:“我是安徽人,去年跟着爸妈从老家来萧山,现在读的学校比老家好多了。”

  “原先我挺担心带孩子来萧山后找不到读书的学校,没想到这么顺利就办妥了入学手续。”单丽荣的父亲单大平说:“政府让我们的孩子有学上,而且能上好学,更没想到的是连学杂费都免了,我们在这里上班安心多了。”

  这几年,像单大平这样拖儿带女来萧山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了。这么多外来孩子的上学问题怎么解决?两年前,萧山区毅然把农民工子女教育列入当年民生工程,从孩子入学无“门槛”到民工子弟学校建设,先后出台了近10个涉及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

  现在,3万多外来娃已在萧山快乐地上学,融入萧山的大教育。萧山的公办学校向外来娃敞开大门,吸纳了约46%的农民工子女。同时,扶持创办20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政府设立民工子弟学校专项补助资金,改善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仅2004年和2005年,下拨的补助资金就达700多万元。新民学校校长余福千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以前,学校租的是旧厂房,现在用的是政府在教育布局调整时腾出来的公办学校校舍,还是工业园区里的黄金地段。如今,外来娃也能坐在像样的教室里学习了。”

  该区还在全省首创“选派督学员制度”,教育部门精挑细选有丰富学校管理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委派到各民工子弟学校协助办学。在去年的一次抽考中,有6所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公立学校持平。

  上学环境好了,这些异乡的孩子也对原来陌生的萧山平添了几分喜爱。来自安徽的13岁小姑娘谢绚丽说:“我喜欢在萧山上学,以后还想在萧山工作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