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始终把群众冷暖记心头
· 2390名应届专科生
今年有望升本科
· 1月2日,潘基文履新
·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 这艘船“没问题”
· 我省倾力打造四大港口
· 湖杭新年飞雪花
· 气候变化加速唐朝灭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始终把群众冷暖记心头
——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纪事

本报记者 周咏南 朱海兵
  2006年12月20日,苍南县金乡镇半浃连村,正在雨中忙于灾后重建的村民们,又迎来了时刻牵挂着灾民的习近平等省领导。

  作为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短短4个月内,先后3次来到遭受第8号超强台风袭击最严重的这一偏远小村看望慰问灾民、指导灾后重建,使当地灾民切身感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温暖。

  从当初屋塌田淹的满目疮痍,到如今新房矗立的勃勃生机,50多年罕见的超强台风给浙南灾区造成了重创,而包括半浃连村村民在内的近百万灾民,在迅速恢复重建的惊人变化中,永远铭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无微不至的关爱。

  坚持为民办实事,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两年前就审时度势,作出了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重大决策,带头在为民办实事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把关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使浙江人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为民办实事 办在点子上

  “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针对如何坚持为民办实事,习近平多次在各种调研和会议中强调:“我们领导干部,决不能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决不能忘记人民政府的前面有‘人民’两字。”

  为民办实事,要办在点子上,关键是要用心听民声、以情察民意。习近平、吕祖善、周国富、夏宝龙等省委、省政府领导,经常深入乡间田头、街巷里弄、企业车间,与基层职工群众促膝谈心,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

  省委、省政府还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以及政府网站等渠道,广泛征询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在综合各方面建议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形成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正因为有了大量的先期工作,近几年来,我省年年提出的要突出办好的“为民十件实事”,从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到权益保障、社会稳定等,无不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每一件实事都有明确的量化目标,使广大群众一目了然。最近,据省统计局民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群众对十个方面实事的满意度达88.8%。

  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是2003年我省率先建立的为民办实事新举措。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信访工作放在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势中去谋划,放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为民办事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本质要求中去落实。

  习近平、吕祖善等省领导坚持年年深入基层下访接待群众。在省领导的率先示范下,市、县(市、区)领导干部下访活动普遍开展。4年来,省、市、县(市、区)领导干部下访共有4万余人次,接待来访群众8万余批、30多万人次,解决信访事项6.8万件,群众满意率达85%以上。其中,省领导92人次分别下访到信访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县(市、区),面对面听取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直接接待群众11000多人次,解决信访事项500多件,群众满意率在90%以上。我省信访工作出现信访总量、赴京上访、集体上访明显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的良好局面。

  切实解民困 努力解民忧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摆上工作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指出,要通过为民办实事的各项举措,发展民利,解决民困,解除民忧,维护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和发展的自觉性,形成促发展、创和谐的整体合力和强大凝聚力。各级各部门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

  积极探索建立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衔接、覆盖城乡、不同标准的大社保体系,是我省为民办实事的一大特色。经过4年的努力,我省构建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2003年以来,全省已累计新增245万城镇就业岗位,帮助134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145万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从实际出发,我省在全国率先将乡镇企业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试点,不断扩大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至2006年11月底,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实际缴费人数分别达到954万人和714万人。全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22万人、499万人、583万人和371万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

  省委、省政府十分关爱农民。我省在全国率先将广大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对所有城乡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目前全省62.5万人领取了低保金。在全国率先将城乡孤寡老人全面纳入集中供养,全省5.3万名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进入敬养院赡养。在全国率先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多形式的保障体系,已纳入保障范围的228万被征地农民中,191万人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在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中,特别是围绕让农村孩子“念上书、念好书”,我省着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从2006年秋季起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学杂费。据统计,2006年省财政投入8.8亿元用于农村教育,其中3.7亿元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四项工程”。围绕让城乡群众“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加强预防少生病”,我省加快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到2006年9月底,全省2902万农民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86%。2005年以来,我省对参保农民每两年实行一次免费体检,并已建立954万份农民健康档案。2006年省财政还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并实现了送8万场电影、1万场演出、200万册图书到农村的量化目标。

  一切为民者 则民向往之

  执政为民,誓言铮铮;以民为本,字字千钧。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省委、省政府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层层抓落实,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真正把服务人民群众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

  对照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2006年“十件实事”,如今不仅件件都有着落,而且各项“民生指数”多是“超额完成”。

  在省委、省政府的带动下,各级党委、政府着眼于“群众满意”、“走在前列”、“确有实效”的要求,扎扎实实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取得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制度和机制,解决人民群众呼声最高、要求最强烈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的需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强调,我们一年忙到头,根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新的形势下,把为民办实事这一制度和机制进一步深化完善,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实践证明,通过为民办实事,强化了政府的服务职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政通人和、繁荣稳定、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正在激励着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创造浙江的美好明天。(本报杭州1月3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