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专版
3  
PDF 版
· 绍兴县:
纺织产业的提质增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2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块状经济十强县(市、区)解读——绍兴县·转型篇
绍兴县:
纺织产业的提质增效

  ■ 本期撰稿:李昌先 赵建兴 冯文华    E-mail:taxask@163.com

  浙江块状经济

  十强县(市、区)

  浙江块状经济十强县(市、区)解读——绍兴县·转型篇

  【导语】 面对电力紧缺、原材料涨价、产能过剩、外贸限额与反倾销调查等严峻形势,我省块状经济亟需“腾笼换鸟”。提质增效,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绍兴县纺织产业的提升发展为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调整升级提供了借鉴。

  绍兴县:

  纺织产业的提质增效

  纺织产业对绍兴县而言,其地位之重是不言而喻的——纺织产业的比重占到该县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全县拥有PTA、化纤、纺丝、纺机、织造、印染、服装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纺织产业的交易平台——中国轻纺城是绍兴县城柯桥的立城之本、产业升级的立业之本和经济强县的立县之本。全国十强县的绍兴县被人誉为“一块布上托起的经济强县”,纺织业也被绍兴县人称作“母亲产业”。

  要素制约

  呼唤集约创新

  与诸多我省块状经济一样,绍兴县纺织业是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传统产品起家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加上原材料价格攀升,土地、水、电等资源的短缺,以及蜂拥而至的贸易摩擦,使绍兴县纺织业的深层矛盾和弊端暴露无遗。一方面,企业生产所需的要素资源购入价格急剧上涨,另一方面,企业超前过量投入导致产品过剩,供大于求,价格上不去,成本优化不了,规模比较优势顿失。去年2月底,处于纺织业中间环节的181家绍兴县印染企业加工能力约为132亿米,但是其中有64家亏损,亏损金额高达1.52亿元。同样难堪的还有利润,225亿元印染业工业总产值中,利润仅为2.43亿元。

  如何化解要素制约,做大做强纺织业?绍兴县提出了延长产业链,推进高端化,增强竞争力的总体思路,把提质增效作为推进集群发展的根本任务,把创新发展、集约发展作为推进集群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纺织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全方位推进创新发展。绍兴县立足做高做优做精,着力通过技术改造,优化纺织业内部结构,全面推进化纤差别化、织造多样化、印染品质化、服装家纺品牌化,近二年全县先后投入113亿元,重点用于纺织业升级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与此同时,建立了立足绍兴、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的纺织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浙江纺织工业研究院。切实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目前已引进美国、韩国、日本等境外纺织专业技术、管理人才136人。进一步加强专利、标准化、商标注册、品牌创建等工作,仅去年新增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72个,其中国家级9个。

  做足集约节约文章,积极引导化纤、印染、织造等高能耗企业开展节地、节电、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严格落实并逐步提高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指标,坚决依法从严处置闲置土地,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腾笼换鸟”。大力推广节能降耗、中水回用等技术,全县已有80%以上规模企业开展了节能降耗,工业万元产值电耗连续二年下降5%以上;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提高8个百分点,万元工业产值废气排放量下降8%;积极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在化纤、印染、热电等行业的100多家企业中,实行了产业链间相互循环对接。

  引导服务

  推进集群发展

  当市场经济自发、无序的无形之手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产业信号扭曲时,政府有形之手就必须开始其引导和调控之旅。在纺织产业开始成功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绍兴县着力做好引导、服务和环境三篇文章。

  政府引导重在整合集聚各种资源要素,树立正确导向,调动各方力量,建立激励机制,形成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合力。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具体的产业集群方向和目标。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出台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有意识、有重点在要素保障、项目推进、财政支持方面进行扶持。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产业集群在集聚竞争优势的同时也集聚了产业风险,在推进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产业导向,加强宣传引导,决不能因为一时市场波动出现犹豫甚至自我放弃。

  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服务就是推动,就是支撑。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绍兴县一是构筑产业集群发展平台,虽然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历史传统、当地资源、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必须有平台作保障。二是强化产业集群要素保障,建立机制,努力保障产业集群发展所必需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环境容量等要素。三是强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产业集群本身就是一个区域创新体系,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制定行业标准、人才引进培训等方面,建立并发挥公共平台起着重要作用。

  公开公平、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社会环境,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绍兴县在三方面着手:一是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坚决打击和查处各种知识产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二是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健全产业集群风险防范机制,在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的同时,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银企合作。三是营造良好的和谐发展环境。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强化管理职能,引导产业集群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点上突围

  实施“腾笼换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今,昔日笼罩在绍兴县纺织产业上空的亏损阴云已经逐渐消散。据统计,今年1~11月份,全县纺织业创造利润21.66亿元,同比增长12.1%,高出去年同期3.5个百分点。其中印染业实现利润7亿元,增长35.3%,利润率明显增强。由于产品升级,轻纺城平均每米布的价格要比去年同期提高0.4~0.5元,规模以上纺织业利润增幅高出去年同期21.2%,其中印染和织造业均有大幅提升。

  与绍兴县纺织业相类似,我省大部分块状经济近年都面临转型期的阵痛,据省人大常委会去年8月份公布有关分析报告披露,我省30个主要制造业中,有19个行业的投资增长率低于上一年同期,9个行业的投资呈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等7项指标综合指数年同期降低3.9个百分点,为此,我省提出了“腾笼换鸟”战略。“笼”指的是,95%一次能源依靠省外调入的浙江所能承载的有限空间和战略机遇期转瞬即逝的有限时间,“鸟”指的是,能够不断超越时空局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和减少环境牺牲的新兴产业。“腾笼换鸟”旨在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成百上千的块状经济从简单的企业集群向效益规模化集群全面转变。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认为,绍兴县提升发展纺织业的努力,让人有理由对构成“浙江模式”的块状经济继续保持信心。

  ■热点聚焦

  政府主导打造国际纺织之都

  如何把中国轻纺城打造成国际纺织之都的宏图大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绍兴县做到政府行为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该县按照“坚持经济中心,推进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的优化升级,大力建设科技强县、品牌大县,加快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轻纺产业带动发展向“提升纺织业、壮大新产业”并重发展转变。

  轻纺城是立县之本

  “柯桥就是中国轻纺城,轻纺城就是柯桥。”说起绍兴柯桥,人们首先必定会想到那里有个中国轻纺城。作为我国起步最早的专业市场之一,轻纺城为绍兴县发展成为全国十强县居功至伟。

  多年来,中国轻纺城一直位居我国专业市场前列。而今,年成交额已达276亿元,位居全国专业市场第二的中国轻纺城不仅为绍兴纺织产业提供了流通交易的强大平台,更是通过其市场内涵不断丰富与扩展,对绍兴当地纺织产业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一是中国轻纺城技术市场,筹建了“浙江省纺织工业研究院”,打造现代纺织及装备创新平台。二是中国轻纺城人才市场,自去年成立以来共引进纺织专业人才2600名,为产业和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中国轻纺城网上市场,集行业资讯、产品展示、市场交易于一体,搭建了纺织产业与全球沟通的新平台。

  为创新发展,再创中国轻纺城新的辉煌,通过反复的考察学习和请专家论证,绍兴县认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轻纺城市场,政府主导十分重要,只有政府主导,才能实现“柯桥就是轻纺城,轻纺城就是柯桥”的宏图大愿。

  后有追兵时不我待

  10多年来,独领风骚的中国轻纺城一直是绍兴县的一张“金名片”。据介绍,全国40%的纺织产业为中国轻纺城配套,2005年中国轻纺城市场成交额276亿元,在全国数万个专业市场中连续14年位居第二。

  但从去年开始,一场席卷大江南北的轻纺城运动,让绍兴县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不断拔地而起的“轻纺城”几乎都宣称要成为“业内航母”,要在规模、环境、服务等诸方面超越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

  在长三角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海安苏通国际轻纺城、上海杨浦国际家纺城、上海枫泾服装城、吴江国际纺织城、常熟国际服装城、苏州相城国际服装城、高邮黄氏国际服装商贸城,加上无锡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和东方国际轻纺城,目前长三角在建的“轻纺城”项目已有十多个,投资总额已逾100亿元,占地面积已超过5000亩。

  此外,广州国际轻纺城欲做“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山东潍坊的恒易·星河国际轻纺城也已不满足“华北纺织第一城”的美誉,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天津、深圳等地“轻纺城”造城运动也是方兴未艾。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些新市场都把眼睛盯上了中国轻纺城,有的把广告做到绍兴,有的公开扯大旗拉客户。而这些市场的投资人不少就是从中国轻纺城创业发家的。你不改变,人家将改变你,绍兴县意识到,必须只争朝夕,加快提升中国轻纺城的核心竞争力。

  依托产业政府主导

  今年上半年,绍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分别考察了广州、深圳、无锡、常熟、义乌等地。绍兴县的决心与信心更加坚定。他们认为,对新兴市场来说,造城容易隆市难。而中国轻纺城是一个产业依托型专业市场,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目前绍兴县已经形成了全国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市场销售最大和设备最先进的纺织产业集群。这是中国轻纺城的根基所在、底气所在。

  在绍兴县重振中国轻纺城的思路中,第一条就是“政府主导”,以有效降低商务成本,实现市场发展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轻纺城是绍兴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战略性资源。”从今年起,绍兴县启动中国轻纺城“改造升级工程”,提出把轻纺城打造成为“国际纺织之都”的目标;同时,依托轻纺市场,培育发展商贸等第三产业,把柯桥建设成为“现代商贸之城”。按照规划,绍兴县将在轻纺城发展进程中,更多地发挥政府在超前规划、市场布局、政策调控、新市场培育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对中国轻纺城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升级,是绍兴县推进“市场兴县”的一个新支点。2月中旬,作为中国轻纺城传统交易区升级和新建国际贸易区的示范工程,联合市场、时代广场在柯桥亮相——按照绍兴人的说法,前者是现代市场的“楷模”,后者则是经营业态转变的尝试。

  4月5日,绍兴县撤销原中国轻纺城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下设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在注重调动多方积极性、共同繁荣轻纺城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市场资源进行战略整合,旨在加快“国际纺织之都”奠基之旅,节约市场开发建设成本,遏制房价的恶意炒作,增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不断提升市场集聚发展的竞争力。同时,对于市场的细分化、专业化的调整,使得面料、家纺、服饰、辅料、原料、纺机等几大板块分类市场日益明确,为不同采购商提供更为便捷的采购环境。

  5月30日,绍兴县举办了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24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就纺织产业集群在“十一五”期间如何提升层次、加快创新齐聚柯桥“论剑”。会议认为,未来的世界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产业集群的竞争,要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应当从产业集群抓起;绍兴县纺织业作为规模较大、比较完整的产业集群,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绍兴县纺织业集群的模式,对于加快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传统专业市场与大型展会的无缝对接,也日益成为绍兴县纺织业提升发展的路径选择。据业界人士介绍,每年10月在轻纺城举办的中国(绍兴)国际纺织品博览会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纺织品大型展会之一。在刚刚结束的2006纺博会上,专业采购商与境外采购商分别达到28000人与6700人,比上届增幅高达154%和55.8%;今年1~11月,中国轻纺城市场累计成交额达到222.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每月成交额基本保持20亿元左右的水平。中国轻纺城的影响与日俱增。

  ■专家点评

  振兴纺织业 创新是关键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把握时势创新求变

  许坤元副会长认为,正是市场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使得绍兴县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轻纺城也成为世界纺织专业市场的翘楚。他同时指出:目前纺织品服装市场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常规产品的利润空间很小;二是未来的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原材料涨价,汇率、利率变动,以及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都会使生产成本有相当幅度的上升;三是市场的细化,个性化、时尚化、短周期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四是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化、合作,成为未来竞争优势的集中反映;五是现代物流在产品营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他认为,绍兴县纺织业的发展,创新是关键,要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要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要把国际国内的创新力量联合起来,不断开拓视野,提升理念。在目前第一利润源原材料只涨不降、第二利润源劳动生产率潜力很小的情况下,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潜力巨大。因此,要建立供应链的体系,提高信息的共享水平,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联手经营。绍兴纺织业要市场外拓,而在本地逐步成为信息中心、开发中心和流通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创新要全方位进行

  季国标院士认为,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升级,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依靠科技进步,主要途径在科技创新。绍兴县是我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具有较强的创新研发能力,希望在科技创新上起到示范作用。季国标说,科技创新要全方位推进。要以信息化带动纺织工业的现代化,使高新技术嫁接融入纺织技术。运用精密制造和机械电子一体化的纺织机械,运用材料科学,研发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纳米纤维;运用现代化工,研发环保型染化料、纺织助剂;运用生物科技,研发生物酶的染整处理;以淀粉为原料,研发聚乳酸纤维、PTT纤维。要拓展纺织原料。要大力开展汉麻、黄麻和竹纤维等的研发和扩大产业应用,化纤要向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纤维素纤维、高性能纤维、PTT纤维等转变;重视环保、节能、节水和绿色纺织,控制有害化工品的应用,加强净化处理,推行纺织品绿色认证。此外,科技创新要和文化、时尚相结合,我国纺织品的卖价不高,并不完全是技术原因,意大利纺织服装水平领先世界的秘诀就是:创新加文化。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