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要闻
3  4  
PDF 版
· 发展、和谐、透明
· 白皮书中的“第一次”
· 白皮书彰显中国军事透明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2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这是中国自1998年以来发布的第5部国防白皮书,也是历部白皮书中透明度最高的一部——
白皮书彰显中国军事透明度
  “作为中国军队维护和平与坚持开放的最新展示,《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充分体现了中国军队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和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张邦栋29日说。

  《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发表之际,张邦栋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张邦栋说,定期或不定期地发表国防白皮书是国际惯例。我国在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以白皮书的形式公开阐释我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和国防行为,正是为了打消国际上一些人对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的疑虑,增加与周边国家的互信。

  自2004年国防白皮书发表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这是制定新的国防白皮书的前提和出发点。

  从国际来看,我国的安全环境总体有利,但国家安全仍面临挑战。从国内来看,这两年正是我国我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围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的能力,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取得了新的成就。

  因此,我们感到有必要用新的白皮书来反映这两年来国际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国防政策的新内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发展。

  首次公开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白皮书首次公开了中国的核战略,重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场。

  白皮书说,中国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中国的核战略贯彻国家的核政策和军事战略,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白皮书说,中国坚持自卫反击和有限发展的原则,着眼于建设一支满足国家安全需要的精干有效的核力量,确保核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持核力量的战略威慑作用。中国的核力量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中国发展核力量是极为克制的,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这是中国自1964年拥有核武器以来第一次公开宣示核战略,介绍中国核战略的依据、目标、原则、力量建设及指挥体制。

  “作为对核运用的全局性、高层次筹划,核战略比核政策更具指导性。”军事专家罗援说,核战略的公开提出,反映了中国在核力量运用上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国家安全战略思想

  强调发展与安全相统一

  白皮书第一次全面介绍了中国发展与安全相统一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重申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白皮书对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做出以下概括:“中国依据发展与安全相统一的安全战略思想,对内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谋求国家综合安全和世界持久和平;统筹发展与安全、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安全。”

  白皮书全面分析了中国的安全形势,第一次指出,中国的安全环境总体有利,但仍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维护国家安全的难度加大,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复杂严峻。

  军队职能使命

  向维护世界和平拓展

  联合反恐演习、刚果(金)维和、印度洋海啸救援……近年来,中国军队以前所未有的活跃姿态亮相于国际舞台。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林治远认为,中国军队的职能使命正在从保家卫国向维护世界和平拓展。

  作为公开阐释中国国防政策和国防行为的政府文告,历部国防白皮书都对中国军队的职能使命作出了概括。无论是从篇幅还是表述方式上看,国防白皮书越来越强调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履行国际义务中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

  “今天发表的白皮书把中国军队的对外交流提升到了‘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的高度,这说明,中国的安全视野更加全球化,中国军队的职能使命内涵更加丰富。”林治远说。

  “这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林治远说,当今世界并不安宁,但单靠一个或者几个国家是不可能缔造和平的,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凸显,对国际安全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2年以来,中国与11个国家举行了16次联合军事演习。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与外军在联手打击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方面取得了成果。中国军队还多次走出国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实施紧急人道主义救援。

  国防经费增长

  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协调

  白皮书说,中国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适度增加国防费,但这种增长仍属于弥补国防基础薄弱的补偿性增长,是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适度增长。

  白皮书首次将国防经费问题单列一章,不仅以更大的篇幅、更加翔实的数据介绍了中国国防费的主要构成、增长幅度、增长理由、增长部分的主要用途,还第一次公布了中国国防费预算的编制程序。

  军事专家张景恩认为,这表明中国政府以极大的诚意、极高的透明度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防费问题的关切。

  张景恩说,我国国防费实现了由低投入维持型向与国家经济增长相协调的适度增长型转变,国防费呈上升趋势。但应该看到,中国年度国防费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有所下降,同时,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国国防费总额、军人人均数额仍处于较低水平。

  白皮书指出,2005年,中国年度国防费相当于美国的6.19%、英国的52.95%、法国的71.45%、日本的67.52%。中国国防费军人人均数额为107607元人民币,是美国的3.74%、日本的7.07%。

  白皮书还详细说明了增加国防费的用途:改善军人工资待遇和部队生活条件、加大武器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军事人才建设、平抑物价上涨因素、增加非传统安全领域国际合作。

  已完成裁军20万任务

  白皮书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2005年底已完成裁军20万任务。

  白皮书介绍,中国于1985年、1997年和2003年,分别宣布裁减军队员额100万、50万和20万。2005年底,中国完成裁军20万任务,军队规模现保持230万人。人民解放军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白皮书说,人民解放军压缩军队规模。陆军部队是精简重点,共减少编制员额13万余人。军区机关和直属单位、省军区系统,裁减6万余人。通过调整,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占全军总员额的比例提高了3.8%,陆军部队的比例下降了1.5%。    

  陆海空三军加强军兵种建设

  白皮书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正在加强军兵种建设。

  白皮书指出,陆军加速现役主战装备更新换代和信息化改造,建设精干合成、灵敏多能的新型陆战力量。

  白皮书说,海军着眼于建设一支多兵种合成的、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把信息化作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突出发展海上信息系统,加强新一代武器装备建设。

  白皮书说,空军着眼于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的信息化空中作战力量,减少作战飞机总量,重点发展新型战斗机、防空反导武器,加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

  白皮书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训练中着眼提高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本报综合新华社报道)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