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9版:浙江交通
3  4  
PDF 版
· 康庄之路通万家
日新月异新农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乡村康庄工程提前15个月完成5年的目标任务
康庄之路通万家
日新月异新农村

  浙江乡村康庄工程提前15个月完成5年的目标任务

  康庄之路通万家

  日新月异新农村

  不久前新鲜出炉的乡村康庄工程的绩效评价报告表明,自从浙江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经济增长明显,浙江省康庄工程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文明进步提高。2006年,浙江省乡村康庄工程提前15个月完成5年的目标任务……这些资讯充分诠释着这样一个信息:2006年,浙江省农村公路建设再创佳绩。

  早在2003年,浙江省交通厅就确定本届政府任期内实施乡村康庄工程的建设目标为:五年内康庄工程社会总投资177亿元,完成建设里程55000公里通乡、通村公路的路基、路面改造;使全省等级公路(准四级以上)通村率达到90%以上;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通乡公路实现等级化和路面硬化。这个目标曾令多少饱受交通困扰的浙江农村人民为之欢欣鼓舞。

  如今,三年时光一晃而过,到了检验战果的时候了。从省康庄办传来了好消息,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累计完成社会总投资约172.6亿元。其中国债资金11.86亿元,部车购税7.46亿元,养路费经省财政转移资金28.73亿元,银行贷款25.49亿元。(合计省及中央投资73.54亿元)。在此期间地方市、县、乡三级财政共筹集配套资金约55.6亿元,其中社会和个人捐资2.2亿元。全省累计完成通乡、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造56472公里,其中完成通乡公路路基、路面改造3000公里,全省通乡公路实现了路基等级化、路面硬化。完成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造53472公里,全省累计新增通村等级公路25107公里,有12625个行政村通上了准四级以上等级公路,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从2002年底的57.7%提高到90.23%;有12714个行政村的通村公路铺装了水泥(或沥青)路面,通村公路硬化率从48%提高到80.76%。今年计划完成通村公路建设里程12000公里,预计到今年年底可完成约15000公里。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可达到91.5%;通村公路硬化率可达到84.8%。

  同时,为提高农村公路网的安全性和综合服务水平,浙江省十分重视通村公路安全设施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乡村康庄工程安全设施总投资2.8亿元,乡村康庄工程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基本实现了“四同步”。乡村康庄工程的实施,使全省农村生产生活发生了根本改变,通达深度和技术等级明显提高,安保设施进一步完善,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策并举

  康庄路建设众志成城

  2006年,浙江省乡村康庄工程提前15个月完成5年的目标任务。每每谈到这些,浙江省康庄办的工作人员们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坦言,成绩的取得确实是来之不易。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核心是政策,关键是资金。为落实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浙江省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为康庄公路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大省补资金扶持力度,除将国债资金由浙江省交通厅“统贷统还”及将部分公路客货运附加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以外,积极向浙江省政府争取优惠政策。截至10月底,全省市、县、乡三级地方政府配套累计到位资金55.6亿元。在总结三年来乡村康庄工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有针对性地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为推进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出台了《关于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结合“下山脱贫、整村搬迁”工作的意见》,对不具备建路条件的行政村,在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实施“下山脱贫、整村搬迁”,对新区所在地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参照乡村康庄工程原省级有关补助政策标准给予扶持;出台了《关于下达2006年度欠发达地区乡村康庄工程特殊项目补助资金的通知》,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乡村康庄工程的特殊项目的扶持力度。三个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为今年各地乡村康庄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使全年计划落到实处,省康庄办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按照分片联系制度的要求,坚持每月定期到各地帮助指导、抓好落实。首先要求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其次,及时下达建设计划和资金拨付工作,做到了任务早落实、计划早安排,工作早布置。再次,省厅还及时组织了2005~2006年度计划项目的核查工作,督促、帮助、指导贫困山区公路建设。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等问题,及时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康庄工程质量和安全设施建设的通知》和《关于加强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通知》,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康庄工程的顺利开展。

  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事关工程建设的成败,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浙江省交通厅把抓好工程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在管理上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采取“四制”管理办法,即“业主负责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层层建立资金专户,实行建设资金封闭运行。

  上下齐心

  康庄路建设合力攻坚

  在浙江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的领导下,各市地也纷纷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合力攻坚。

  地处沿海的温州市,从2003年8月至2006年11月底,全市累计完成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造9484.5公里,该市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仅用三年时间提前实现完成本届政府提出的7700公里的总体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资金落实方面,温州积极争取资金政策倾斜。在质量上,温州完善制度,采取措施,加强监督,扎实抓好进度和质量。各地结合实际,还出台黑名单制度,对违背合同、不按标准、偷工减料、进度缓慢,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的施工企业,且认识、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继续加强质量监管人员业务培训。

  位于浙江中部地区的金华武义交通部门在康庄公路建设中自我加压落实责任,每个班子成员具体分工,局长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别联系四到五个乡镇,以点带面,抓好示范乡镇,使康庄工程建设学有榜样。根据各地情况,由康庄办牵头组织乡镇的管理人员到示范镇去学习取经,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对全县康庄工程建设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为确保康庄工程的建设质量,武义县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引入农村建设,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康庄工程建设出现了速度快、质量好的喜人局面。参照干线路网建设管理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组织公开招标,聘请工程监理。康庄工程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武义县白姆乡八百村群众自编了一副对联,表达了兴奋与感激:“学习三个代表,群众得到实惠,建设康庄工程,村民梦想成真。”

  处于浙江平原地区的绍兴在抓康庄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做好乡村康庄工程廉政保障工作。今年工程建设中,在强化廉政教育,提升廉政意识的同时,绍兴加大了工程廉政制度的监督检查频率。在今年的乡村康庄工程绩效调查过程中,绍兴市的乡村康庄工程受到了被调查老百姓的一致称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市乡村康庄工程廉政工作过硬。

  百尺竿头

  康庄路建设更上一步

  今年以来,省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乡村康庄工程组织了较大范围和规模的绩效评价工作,对新农村公路建设作了调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进一步研究全省乡村康庄工程后续建设在管理、养护体制方面的新突破,加大地方公共财政的投资力度,发挥乡村康庄工程的整体效益,推进新农村建设。丽水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他们将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与下山移民脱贫、移民搬迁、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土地综合治理、水利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生态示范区、工业经济发展、农村结构调整等有机结合。狠抓“三早”:即“早启动、早建设、早验收”,让农民早点走上康庄路、富民路。实行“三优先”:即相对容易的、难度小的优先建设;社会经济效益大、受益群众多的优先建设;当地群众积级性高,配套资金落实早的优先建设,确保康庄工程建设有序开展。同时,还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乡村公路建设的需要。

  此外,浙江在抓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努力实现联网公路建设的新突破。科学制定全省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从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结构出发,积极发展、逐步推进,着力提高农村公路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的新突破。一是有针对性地提高部分农村重要线路公路技术标准,加快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建设;二是合理有序地建设一些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省际、县际之间的连接公路及通往重要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的交通道路;三是有计划、有条件地建设一批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联网公路;四是结合推进下山脱贫工作,对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和道路建设给予政策支持;五是构建快捷便利的陆岛交通体系,提高路网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嘉兴在农村公路联网工作中实施“连村到组达户”工程,加强对工程设计、招投标、质量、进度、监理、资金、验收等环节的全方位管理,并把行业行为变为政府行为。

  众所周知,农村公路重点在管理,长效在养护。在以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有效形式,研究农村公路养护筹资政策,明确职责、落实经费,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促进农村公路健康发展。计划由省政府出台的《浙江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目前征求意见稿已送审。目前浙江许多地方结合当地实际,正在积极探索,嘉兴、宁波等市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各市地已经进行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按照中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在组织机构、责任落实、人员编制、养护经费、工作措施、检查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工作尝试,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

  康庄路

  盘活了农村经济

  为了进一步了解康庄工程为全省农村带来的变化,浙江省交通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乡村康庄工程的绩效评价。评价报告表明,康庄工程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增长明显。根据投资绩效评价抽样调查统计:康庄工程的实施,使浙江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增加二三百元,全省农村可因此增收70亿元之多,封闭的山门一经打开,涌入的将不仅仅是资金流,同时还有信息流、文化流、意识流……

  路通了,最高兴的自然是沿线的农民了。他们的就医、上学等问题得到了解决。不仅如此,现在农民与市场有了零距离接触,直接感受到了市场的信息。康庄路的开通,让不少农村富了起来。村路一通,带动了沿线各地旅游资源开发和农家乐的发展。温州洞头海产丰富、景色宜人,但落后的交通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连接洞头与温州的半岛工程和岛上的康庄工程“惹火”了当地“渔家乐”,当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康庄工程加快了全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来源已经从传统的种植业转向加工业、运输业、商贸业以及其他非农生产服务行业,绩效评价抽样调查中,基层干部和村民普遍认为农村土地增值,招商引资环境得到改善,农家乐的兴起,乡镇企业的开发,都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康庄工程的实施,使浙江省最边远行政村——丽水市庆元县官塘乡山头行政村的“乡村康庄公路”正式开通。这天一大早,200多位村民不约而同地赶到公路旁,放起一串串大红鞭炮,欢天喜地地庆贺这即将改变历史的一刻。该村85岁高龄的老农吴志炉在自家大门口贴上了:“公路掘进深山村”,“祖孙感恩共产党”,“梦想成真”的对联,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吴老汉道出了许多祖祖辈辈生长在山里的一代人的心声。

  康庄路

  延伸了农民的出行半径

  “做梦都想像城里人那样出门就坐车,下车就到家,如今真的享受到了城里人的待遇。”温州文成县周壤乡外南村农民洪才顶从公交车上下来的时候感叹道。日前,文成启动“村村通班车”工程,让“客车开到家门口,出门就能坐上客班车”的梦变成现实。像文成这样受益于农村公路的浙江农民越来越多了。

  乡村康庄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行政村的通达和通畅问题,这一目标的提前实现,从根本上解决了全省90%以上行政村村民的出行难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村的出行条件,为促进全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至2006年9月底,全省农村客运班线3441条,班次14.2万个,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35%;共计通达行政村33894个,通达率为84.46%,比去年增加1.65%,全省的农村班车通达率达到了85.83%,比去年增加1.58%。宁波市的行政村通达率最高,达到98.01%,丽水市的通村率仍低于70%。全省行政村通达率超过90%的县(市、区)达到41个,其中通达率达100%的县区有7个,全省经验收的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全部通了班车;集约化运营车辆达到4614辆,占农村客运的28%。全省约2300万农民兄弟的出行得到了保障,占农民总数的99%。城乡客运一体化让700多万农民兄弟享受了与城里人相近的出行方式。预计到今年底开工项目可达到73个,占2006年计划项目数量的83.9%,建设农村客运项目安排港湾式停靠站、回头站2500个,到2006年7月底已完成2877个。

  康庄路

  带来和谐的村容村貌

  康庄路的建成,给沿线改变村容村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是以前出行困境的真实写照。一些地方以前建房子用的砖头都是通过手扶拖拉机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运回来的,因为路不好,所以基本上没人愿意承揽这样的苦差事,所以运费就相当高,群众意见大,干群关系紧张,村里的风气一度不容乐观。

  自从康庄公路修到家门口以后,这样的情况最终得到了改变:路好了以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公路两侧规划了一些漂亮的住宅区,垃圾处理也有了固定的地方,以前脏乱差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浙江安吉递铺镇对全镇范围的26条通村主干道全部实行责任挂牌。路段标牌对每位责任人员的联系电话进行公布,要求沿路看不见垃圾和白色污染。每条路段实行考核制,并与奖惩挂钩。

  如今,走在浙江的康庄路上,两边绿树成荫,每间隔一定距离,就会出现一个外观大方整洁的垃圾箱,路两边房屋矗立,排列得秩序井然,一派和谐景象……你已经无法辨清究竟是走在大城市的马路上还是农村里的山乡路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