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2月26日讯 (记者 朱海兵) 随着年关临近,“血拼”愈演愈烈。记者今天从我省各地消费者协会了解到一些新近发生的案例,希望能帮助消费者在各种购物诱惑前多一份理性。
对传统的“大出血”、“跳楼价”之类,消费者大多有戒备心理,殊不知愈来愈疯狂的“买300送200”、“满200送200”等新花样也暗藏玄机。
杭州楼小姐就有过这样的遭遇,她到商场花300多元买了双心仪的靴子,返还的200元券买了一件衬衣。后来在另一个商场中,发现同款长靴要比她买的便宜近100元,衬衣也要便宜60多元。算算虽没有吃“亏”,但花100多元买了一件本不需要买的衬衣,着实让楼小姐郁闷。
【提醒】 购物很重要的一点是“货比三家”,不要因“低价”而盲目购买,不然不仅捡不到便宜,还会被“忽悠”多花钱。
面对商场、超市里经常可以看到的“全国统一零售价”标签,有多少消费者会提出质疑呢?日前,张先生与妻子一起逛街,在一家精品店看中了一双品牌皮鞋,标签上印着“国内统一零售价488元”,于是没讨价还价就买下了。事后张先生得知,他有一个同学上个月在同一家店,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以220元买过同款皮鞋。后经那个同学出面作证和消费者协会的调解,商家退还给张先生268元。
【提醒】 “全国统一零售价”不符合物价部门的规定,因此广大消费者千万不要被“建议零售价”、“市场统一零售价”和“国内统一市场价”这样的标签所迷惑。一旦受骗,应保留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