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求学求职
3  4  
PDF 版
· 毕业生就业一卡通相伴
· 城乡结对互助共同体
杭州模式领跑全国
· 学校管理是一门实践哲学
· 衢州:高墙内涌动自考热
· 导课带学生进入音乐的美妙世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名校集团化的又一实现形式
城乡结对互助共同体
杭州模式领跑全国

  日前,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城乡结对互助共同体得到了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华东师大等专家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项综合性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大、经济成本低的创新举措,对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创新价值,该项工作在全国领先。

  杭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硬件设备、设施已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是学校软实力的差距。如何让农村的孩子接受与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发展机会,是杭州市面临的教育均衡发展新命题。2006年,杭州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探索名校集团化办学在农村的实现形式,推进教育资源的优质化、均衡化、普及化。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努力下,杭州市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杭州模式——中小学城乡结对互助共同体。

  开展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就是以城乡优质教育辐射农村教育,以城带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杭州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探索“名校+农校”模式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活动,不断创新结对互助的内容与机制,在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资源共享、农村小班化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互助,形成教师互相学习、学生互相交流、学校互相促进三大特点,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

  这种名校集团化战略跨区域实现的模式,派生了城乡学校结对互助的3种形式,即基于优质学校引领的城乡学校发展互助共同体、基于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城乡发展互助共同体和基于同类学校合作共享的城乡学校发展互助共同体。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557所城乡中小学结对,占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的64%,其中城区优质学校结对率已达75%,城乡结对互助受益面达70%。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杭州模式的实施,使城乡学校结对互助有了明确的指向和科学的操作程序,提升了杭州市农村学校教育软实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多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农村学校的孩子与城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其文明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各种大型比赛中获奖,学习成绩不断提升。二是缩短了农村教师的成长期。据统计,此举可缩短了农村教师的成长周期2-3年,按每个教师每年的培养成本算,可节约培养经费约3000—4000万元。参加科研人数大幅上升,达948人,占结对学校总人数的25%。三是推进了农村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进程。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共同体的建构,使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水平有了提高,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逐渐变化,教学能力有较大地提高。四是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100%的结对农村学校都上了等级,社会对农村学校的满意程度在不断增加,满足了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通讯员 郑利敏 记者 陈樱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