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切实加强元旦春节期间党风廉政建设
· 切实履行各项职能 更好服务全局工作
·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 捐出你的一件衣
换来孩子一冬暖
· 杭徽高速公路昨天全线通车杭州到黄山由6小时缩短至2.5小时
· 节节攀升的“民生指数”
· 最想要柴米油盐和就业岗位
· 艾滋病防治知识将纳入大中学校课程
· 睡眠不足易发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记者岁末走进困难群众家庭和群体,倾听他们的迫切需求。近日我们对杭州西溪街道进行问卷调查,近五十户困难群众说——
最想要柴米油盐和就业岗位
  本报讯 (记者 高丽敏 戴睿云 通讯员 马波) 日前,本报联合杭州西湖区西溪街道,对困难户的需求进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困难群众最欢迎的是钱或米、油等日常用品。此外,他们最希望自己或子女有合适的就业岗位,并在节日之外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

  本次调查共发放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9份。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最需要的是什么”问题上,选择钱或米、油等日常用品的有49人,占100%;选择工作机会的有15人,占30.6%;选择培训机会的有5人,占10.2%。也有部分群众直接写上了具体物品,如药品、轮椅、廉租房等。

  与他们的多种需求相比,社会各界的捐赠主要集中在钱和米、油,较少根据特殊需求的定向捐助。在“如果是单位、社区等来看望,主要送什么”问题上,选择“米、油、棉被等日常用品”的有49人,占100%,选择“慰问金”的有41人,占83.7%,仅有1人选择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民政部门、社区或街道是关爱困难群众的主力。在“逢年过节是否有人看望”上,所有人都选了“有”,选择民政部门的有42人,占85.7%;选择社区或街道的44人,89.7%;选择团委组织或志愿者的5人,占10.2%;选择邻居朋友或社会群众的5人,占10.2%。与节日相比,非节日期间社会对困难群众的关心相对较少。在“平时非节日期间,有无单位或企业来看望”问题上,选择“没有”的为19人,占38.8%。

  增加就业机会、看病便宜、增加低保金,是不少困难群众的迫切愿望。在“你对帮扶形式还有什么建议或希望”问题上,有7人希望能为自己或子女解决就业问题,有13人希望自己或子女能找到工作,有8人希望看病便宜、身体康复,有5人希望增加低保金。最有意思的建议来自一位68岁的老先生,他的希望是找个老伴。

  在“新年最大的愿望”问题上,“希望给予更多关心”、“希望帮扶工作继续下去”……在问卷上,不少群众留下了这样的希望。困难群众需要更多的关怀,而对社会上的关爱,他们早已默默铭记。一位姓吕的先生写道:“非常感谢社区帮扶工作人员,你们太辛苦了。”

  编者的话 你的冷暖,大家牵挂;你的心事,大家倾听;你的忧愁,大家共同帮助排解。在这个冬天,困难群众,你们的生活状态和迫切需求,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都在密切关注。

  每个困难家庭,各有不同的困难和需求。在困难群众的生活中,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为此,本报记者近日深入城市社区、偏远农村和一些敬老院、福利院,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声。

  本报今起推出“走进困难群众”系列报道,把困难群众的不同需求告诉大家。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和采访,有更多的人走进困难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温暖活动,努力使困难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得到解决,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