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浙江交通
3  4  
PDF 版
· 聚各路精英 展一流竞争力
· 文化融入服务 创新引领未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化融入服务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大力建设和谐交通文化
□ 杨元文 沈 莲

  浙江,山水秀美,人文荟萃。这片热土造就了浙江人兼容并蓄、励志图强的生活气度,砥砺了浙江人厚德崇文、奋发创新的精神品格。浙江交通更是秉承和发扬了浙江人踏实上进的精神,树立质量为先、服务至上的行业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求实务真、创新进取、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的行业精神,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谱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和谐交通文化蓝图。

  公路收费岗亭里,收费员贴心的微笑;车站里,服务员真诚的服务;航道船闸上,高科技的便民装置……春风化雨,在浙江交通精神的鼓舞下,涌现出了诸如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绍兴“春之旅”、舟山海峡轮渡、湖州车辆通行费征收处等一大批文明单位,以及朱汉华、郑月兰等先进模范人物,为建设浙江和谐交通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建设

  提升文明创建品位和层次

  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信奉和倡导并在交通发展实践中贯彻和落实的价值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交通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断涌现出了新思想和新理念,创造了颇具现代意识和行业特色的文化。如浙江省交通厅党组提炼的“浙江交通精神”,湖州市车辆通行费征收处建设的“班组文化”,绍兴市汽运集团和宁波市汽车南站打造的“品牌文化”,嘉兴市港航部门营造的“船文化”,杭州市运管部门推出的“的士文化”等等。但是,清醒的浙江交通人看到,浙江交通全行业的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交通文化建设是交通行业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时期,浙江交通行业文明创建将以文化建设为核心,挺进精神高地,提升创建工作品位和层次。一是大力加强交通行业的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交通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核心文化。要结合交通发展战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将浙江交通精神和交通党员先锋形象熔铸到促进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通过弘扬和光大浙江交通精神,向社会展示交通人的风采,谱写出气势磅礴、可歌可泣的乐章。各子行业单位积极引导交通文化产品创作,培育提炼出各自的价值理念和核心口号,提高交通干部职工队伍的人文素养,促进交通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大力加强交通行业的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体现交通行业价值理念,展现交通行业外在形象的工作环境和形象标识。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硬件建设和交通工作环境建设上融入文化品位、应用文化元素、赋予文化理念;要加强交通形象标识的研究和应用,确立和规范各部门、各单位的形象标识系统,不断增强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美化工作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愉快、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有形的活动传播文化理念,提升精神境界。

  三是大力加强交通行业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体现交通行业价值理念,规范交通行业行为的规章制度。要在充分调查和深入研究行业内外、国内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征、社会要求和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符合科学管理要求和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规章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促进的运行机制,寓行业价值观和行业理念于制度之中,规范职工行为。通过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交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为落实交通文化建设,浙江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从切实加强领导、开展理论研究、加强交流指导等多方面推动交通文化建设工作。

  创新

  提高文化建设水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探索新思路,推出新举措,是交通文化建设增强活力、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条重要经验。行业文化建设是行业文明创建工作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只有以创新为动力,才能抓出成果,提高整体水平。

  首先,要创新思路。交通文化建设要与时代同步,与交通新跨越同行,必须创新思维,以系统思维和整体思考谋划策略。一是在理念上坚持“三个服务”:服务中心、服务人民、服务员工,围绕中心列重点,倾听呼声找热点,在为民办实事上闪亮点。二是在目标上实现“三个发展”:由先进典型向先进群体发展,由规范创建向品牌创建、和谐创建发展;由表层、中层文化建设向核心文化建设发展。三是在领域上立足“三个延伸”:将点、线、面的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使行业文化和行业文明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将管理单位的创建活动与管理对象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使行业文化和行业文明由系统向行业延伸;将行业创建活动与地方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使行业文化和行业文明由行业向社会延伸。

  其次,要创新载体。根据时代要求和当前形势,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扩大社会影响,提升交通行业新形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文明创建主题活动,并在培育特色文化,打造服务品牌,推出先进典型上下功夫。四大子行业结合各自行业特点,创新载体和抓手,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整体效率,展示整体形象。省公路行业以“文明公路”为抓手,带动收费、服务区、养护、隧道管理、公路执法等沿线各要素的联创;省港航行业以“文明航道、文明客运航线”为抓手,带动航道管理与养护、锚泊服务区、船闸、港航管理站、水上综合执法、水路客运站、客船等沿线各要素的联创;省道路运输行业以“文明运输”为抓手,带动客、货、维、驾管理层和管理对象层的联创;省质监行业以“文明质监”为抓手,带动质监、监理、检测管理层和管理对象层的联创。

  再次,要创新机制,具体而言包含以下机制:一是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明确交通主管部门主管、行业管理部门主抓、业主(基层单位)主创的职责,理顺条块创建体制,协调相关部门,吸引群众参与文化创建。二是领导机制,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分工抓、职能部门组织协调、业务部门分类负责、党政群团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三是培育机制,建立总结交流和研讨制度,及时发现亮点,着力挖掘特色,培育文化建设的“领头雁”,营造创建工作“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四是评价机制,健全各类创建标准,使评价标准由“普通话”向“行话”转变;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暗查暗访,使评价结果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完善社会评价机制,引入政府、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的“评头品足”,使评价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这既是浙江交通人对昨天的总结与传承,更是对今天的鞭策和对明天的引领。浙江交通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这条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道路上,目标如同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一幅永远绘不完的画、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一条永远走不完的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