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9版:生活周刊·节拍品石
3  4  
PDF 版
· 新年,一切从浪漫开始
· 新知频道
· 东西方赏石浅别
· 冬日巢寨结石缘
· 观赏石的收藏原则
· 凹 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西方赏石浅别
●文/萧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前些日子,石友陶君得了几件从美国、加拿大带回来的观赏石,于是相邀一聚。东西方赏石习惯、角度和理念的确差异甚大,品茗欣赏,意味无穷。在此,暂且以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域泛指东方,除此之外均称西方。

  陶君说,西方赏石绝大多数只收藏矿物晶体、化石和陨石,如水晶、琥珀玛瑙、绿柱石、铁陨石及各种石标本,有点像自然科学馆的藏品。这些展品色彩亮丽,石形棱角突起分明,结构奇特,质地坚韧,力度极强。展品的配座及摆放方式较为随意,但对一些石种的采集和整理却极为严谨,放大镜是左右不离的。对于从地下数千米采集来的品种,更觉珍贵。他们很少对藏石题名,只是贴标签似地注明产地、特点、科学名称。他们寻石、采石一般远离人居地,利用丰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工具,什么遥感装置、红外线紫外线探测仪、小型私人飞机等,收藏者多为地矿专家、考古学者和兴趣甚浓的老、中、青、少年。特别是大、中、小学校一般都组织学生考察,有些小学生都会用几美元零花钱购买一块小藏品,用放大镜看个够,再放入书架。市面上有大量的相关书刊、杂志,均属自然科学类别,印刷精美,随处可购。用一句话概括,即是科学研究为主,欣赏为辅。

  然而,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里,赏石活动长期以来作为士大夫、文人雅士、墨客骚人的“专利”,受到千年的儒、道、释的哲学思想和源远流长的文学积淀影响,追求和表现与西方大相径庭。

  略举小例一二。西方人初次见面不论感情如何,均可拥抱,甚至亲吻。中华传统中,即使夫妻间也要相敬如宾,女子常团扇遮面,笑不露齿;西方街景人物裸体雕塑比比皆是,中华园林讲究假山流水,曲径通幽,还用屏风挡道;西方招待宾客,号称盛大宴会,花费也只不过是瓜果数盘、红酒几杯,中华筵席招待亲朋花掉巨资,却轻描淡写是略备小酌。

  总之,西方人奔放、浪漫、夸张、喜形于色的个性使其赏石、藏石追求色彩的艳丽、变化(有的甚至切片欣赏石头内部),突出放射状张扬的特点,历史的人文精神较少谈,注重自然科学,寻求标本样品。

  东方人含蓄、内向、讲究传统,赏石活动始终离不开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赏石的目的,托物而抒发内心世界,借景而追求美好境地,使其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使物而得神。自然科学的成分可以排除,文学艺术、哲学思想贯穿了全部。于是乎,人们寄情于佛学、禅宗,回避现实,隐退山林,或对酒当歌,或放浪形骸;追求的是小桥流水,枯树昏鸦,夕阳西下,世外桃源,福地洞天。

  另外,一些重音字、谐音字如大吉(鸡)图、双福(蝠)临门、福(壶)到(倒)等,千古绝唱的唐诗宋词、历史掌故,皆入赏石之中。雕花配座,展台布局,选题命名,林林总总,无一不崇情尚义。

  最后是赏石活动的参与者,东方少年儿童少有为伍,似乎赏石是老夫子所为,继而是石商石贩介入。

  纵然东西方赏石理念和习惯千差万别,但正是这千差万别,形成了世界赏石园地的万紫千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