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被数字淹没的“我”
· 以房养老时代来临?
· 城市在画“五线谱”
· 数字代码“挤”走名字
· 摄像头的代价
· 电视可能“出嫁”互联网
· 贴隔壁说话也用QQ
· “从一而终”的手机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数字代码“挤”走名字
  徐秀丽说自己从小对阿拉伯数字没感觉,可是,她没想到,成年以后的生活,仍然要和那么多数字打交道。

  她说,小时候要记住的数字,好像就是自己的生日,后来有了固定电话,有了手机号码,买了电脑,申请了邮箱,要记邮箱密码,有了QQ号,还要记住诸如IP地址之类的有关电脑生活的一堆数字,工作后有了属于自己的银行卡,要记住卡号,还有密码,再后来拥有的卡越来越多,信用卡、交房贷的卡,与自己相关的数字和号码滚雪球一样增长起来。“这些数字,就好像一大串钥匙,挂在你的名字之后,开启着与自己有关的不同的门。”

  为了编写这些代码,并记住它们,徐秀丽不得不绞尽脑汁。“你知道,不同情况需要的代码位数和组合都是不同的,而且常常在变,为了安全的缘故,你又不能把它们记在一个本子上,有时候,它们在我的脑子中都互相串位了。我使用取款机,就常常将密码输错。我在“淘宝”上申请了一个账号,几个月没用,结果把用户名连密码全忘了,只好作废。”

  当然,这些代码带给徐秀丽的,也不只是烦恼。“有时候很方便,比如我在旅行时,通过携程网预订房间,只要报出自己的手机号码就行,携程就会知道我是他们的用户。”

  她又总结道,“仔细想想,现在办很多事,都不需要用到自己的名字,我有时候感到,自己就是没有名字也没有多大关系,手机号、银行卡号、会员号,都可以帮我解决很多事情。”

  记者观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早学习书写的字是自己的名字。姓名,曾经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社会符号。新技术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带来层次更加丰富的社会关系,也使得一个人拥有了更多的社会符号。

  作为长久以来的识别符号,名字包含着性格、趣向等等自我信息。而单调的数字取代人名的日常使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混淆了人的个性。我们变得好像是千篇一律的人,而区分停留在了商业层面:是否VIP(贵宾)?

  改变从来不是泾渭分明的,它更像是两种颜色调和在一起,达到的渐变,传统与现在相互融合,诞生新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继而是新的思维方式。这也是许多接受采访的人,说着说着会突然感到迷惑的原因,他们清楚地感受到了变化,可是再仔细想想,很多传统的交往方式与习惯又似乎并没有真的改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