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
20万亿不仅仅是五年之功
· 世界排行“坐四望三” 内外协调寻找生存空间
· “好”字当头意深远
· 20万亿GDP台阶上的中国
· 仍需面对“质”的难题
需要“松点油门,调好方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
20万亿不仅仅是五年之功

  是哪些因素成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研究者们认为,20万亿并不是一个单纯抽象的经济发展结果,而是在整个中国市场化改革、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以及国际化扩展等多个因素牵动下形成的结果。

  “新一轮经济增长也是从2001年开始的,那一年中国经济正好跃上10万亿台阶,5年之内GDP就翻了一番,这当然与新一轮经济增长密不可分。”张立群分析说。

  从2002年到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9.1%、10%、10.1%和9.9%,今年预计10.5%(前三季度为10.7%)。“连续四年GDP增长超过10%,而且没有出现大幅价格波动,这在过去历史上几乎是没有的。”因而在张立群看来,20万亿形成的背景是,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升级,由此造成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加快,经济发展进入快速通道。而且,从目前情况看,这轮增长的潜力很强,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比较多,未来的前景仍很乐观。

  “同时也可看到,20万亿GDP又不仅属于这五年,而与中国整个20年的发展密不可分。”张立群特别强调要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这20万亿元。

  在韩保江看来,20万亿GDP的迅速突破,首先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化,这是增长的重要基础,其包括以下四点:

  首先,28年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整个社会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调动了13亿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中国自主型的经济成长机制已初步形成。从改革开放前政府主导的“他主型”转变为“自主型”,一个强大的自主投资主体和驱动力量已经形成。

  第三,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再有,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自主成长的能力和竞争力;引进了国外资本,不仅弥补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建设资金不足的缺口,而且为中国的所有制结构调整、企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带来了积极的正面影响;同时作为一个资源匮乏、发展极快的大国,对外开放还为弥补国内资源缺口,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上述制度基础外,韩保江认为,GDP快速翻番还来自经济内部的四大推动力量。

  其一是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和投资率。这是中国经济二十多年来快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民间投资、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牵动力。

  其二是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是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第二牵动力。

  第三股推动力则来自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效率的改进,知识、技术、教育对于经济的贡献加大。

  其四是整个中国的宏微观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韩保江认为,管理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很大。

  体制的保障、四股推动力的直接驱动,再加上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助推,几种力量形成合力,奠定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即工业化的中后期,客观上又极大地释放了能量和市场空间。加之良好的社会秩序、宽松的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造就了中国GDP突破20万亿的阶段性辉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