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开报章,发现各类学校校庆消息不少。知情人士透露,如今校庆活动不断升温,似乎演变成了一些领导的节日、明星的盛宴、建筑商的聚会,本应作为校庆活动主体之一的在校师生,却被“晾”在了一边……
校庆,究竟是谁的聚会?
部分校庆铺张“过了头”
不少学校校庆安排铺张引人关注。某中学校庆那天,花数十万元租下一个高雅音乐演出场所,请来专业乐团和歌手,举办了一场规格颇高的文艺演出。另一所公办学校,校内本有设施一流的演出场地,但为在众多来宾前“掼派头”,还是花大钱在外租了场地。
校庆,适当做些形象美化工程无可厚非,但有些学校显然过了头。一位女生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为迎接校庆,把整个校园变成了一片“工地”,饰外墙、整路段、建花园等,弄得每天尘土飞扬,师生无法安心上课。她说:“周末,在校园里放眼望去,工人比学生还要多。”一位大学教授指出,有些事情完全可以发动学生和老师来做,比如整饬花草、布置环境、文艺演出等,既节省资金,也能增进广大师生的爱校情感。
厚爱离校校友冷落在校师生
校庆,本应普校同庆、皆大欢喜,但实际上,校庆往往对已经离校的校友,尤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校友厚爱有加,却“冷落”了相当一部分在校师生。他们当中除了少数参加演出或担当引导员、接待员外,多数人只能当“看客”。也有同学看到校领导和个别同学忙忙碌碌,希望能做点什么,但感到插不上手。
即将毕业的某高校学生小张抱怨,学校校庆虽有精彩的演出,但都按一定比例发票,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去观赏。还有一名学生在学校网站发帖道:“校庆没有一个我能参加的活动,郁闷。”晚上他看了晚会视频,没什么特别感觉,那些请来的所谓明星表演水平“跟一般的晚会差不多”。
校庆应摈弃“势、名、利”
教育界人士认为,校庆不但是学校的盛典,也应成为师生的共同节日;既要张灯结彩歌颂历史,也要敢于反思不足,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学建校50周年之际组织的“校庆献词”活动,至今让不少人回味:全校学生共同参与。有学生撰写一对联,上联“父恩、母恩、教师恩,恩恩不忘”,下联“文科、理科、艺术科,科科不放”,横批“德才兼备”,具有文采,且立意深刻。
复旦大学高教所张晓鹏教授介绍,国外学校搞校庆更关注内涵。日本一私立大学百年校庆时,校方借机请来校友,与百余名在校师生座谈,探讨学校下一个百年发展战略,并记录在案。新加坡国立大学百年校庆时,学校借机对办学思想、经验教训等作一梳理,为今后发展把脉。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专家指出,举办校庆应摈弃“势、名、利”,找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动力,这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