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质疑垄断背后的“盛宴”
· 拿谁的钱“修复形象”
· 垄断企业的“潜规则”
· 寄望于打破垄断
· 全民的钱要全民用
· 豪华央企的特色“福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垄断企业的“潜规则”
  某些央企何以处处显示出如此“大方”?有专家坦言,关键在于央企独享国有资本收益,缺乏约束机制,“只比薪水,不比水平”的观念盛行。

  据国资委日前公布的信息显示,2006年1月至6月,央企实现利润3516.5亿元,增长16%。

  对于这样的数据,一般人却并不那么兴奋。在一家私营企业上班的吴先生向记者表示,“他们赚那么多钱,是不是都给自己发福利了,对老百姓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记者了解到,按照现行的政策,央企的税后利润归其所有。这就是说,所有央企名义上归全民所有,但公众并不享有收益权,央企赚再多的钱,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成为它自己的“家庭盛宴”。

  “一些央企奢侈之风盛行,主要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央企亏了要国家补,赚了自己用,老总的收入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

  “不少央企靠拥有国有资产和对国家权力的垄断,不仅占据着国家的土地、资产、机器和装备,而且占据国家对产品经营的垄断权、定价权、进口权以及巨额利润的分配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认为,“由于监管制度的长期缺失,一些央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项目杂乱、支出随意、管理失控。另外,央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包括业务招待、差旅、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等,也普遍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某些垄断企业占据了巨量的社会资源,维持的却是一份低效率。某自来水厂因不断亏损准备提高水价,可是,该水厂的“老总”却领着20万元的年薪。高工资、高福利加上公款吃喝、出国旅游、公车私用等等统统计入成本,这样成本自然就往上蹿了。于是,亏损——提价——再亏损——再提价,某些垄断企业就这样进入一个可怕的“旋涡”。

  “有的央企负责人‘薪酬向上攀,贡献向下比’。”北京一位公务员认为,不应该“只比薪水,不比水平”,以外国企业、非公有企业作参照系,变着法子制定自己的“高薪”政策,却不看人家的经济效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