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的谈判中,中国可以扮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润滑剂”, 发挥更大的协调作用。
入世五年来,各界都在谈论WTO为中国带来了什么。但在这五年中,WTO体系本身也遭受着越来越多的冲击,比如日渐兴起的区域贸易协议(FTA)的影响,多哈谈判久谈不下的挫折,发达国家运用成熟的市场手段在WTO规则内不断抬高的壁垒等等。
作为一个贸易大国,一个发展中国家,今后中国将给WTO带来什么?
这个问题得到了多位研究者的赞赏和重视。“很高兴发现媒体在五年后问出了完全不同的问题”,长期研究WTO问题的张汉林这样说。
观察视角的变化,也足以彰显中国与WTO之间日渐深入的切合。
“不可否认,中国是经济全球化、WTO体系的受益者,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在不断增长,形成了共赢、多赢的格局”,张汉林认为,当前FTA的兴起并没有削弱WTO体系,从1995年成立至今,WTO发展成为有150个成员的国际组织,10年中新增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充分说明了WTO对全球经济贸易的影响。“相对开放的、以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对全球贸易的增长只会起到保护作用,而不是削弱。”
宋泓也这样认为,在他看来,作为多边平台的WTO效率高、影响大、拥有最为广阔的市场,其作用是其他协定或组织不可替代的,“未来一段时间有可能形成多边与双边、区域贸易体制同步发展的态势,但是双边、区域贸易的发展终将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建立双边、区域贸易协定的国家其最终目的还将在多边体系中得以实现和推广。”
张汉林将多边贸易体系和区域贸易之间的关系总结为,前者为后者创造了更好的环境,没有WTO的制度环境,区域贸易只能是奢谈。而区域贸易,恰恰发生在WTO成员之间,发生在WTO的框架下。WTO市场、成员国的开放是参与区域贸易集团或组织的最基本要求。
对此,吴国华认为,尽管WTO有其不完美的地方,有些属于WTO本身发展中的问题和前进中的问题,有些属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伴生现象或暂时现象,还有些则属于世界贸易中的必然现象和常态。但总体上看,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在加强国际贸易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加入WTO以来的有益经历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而自从2001年入世之后,中国在WTO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
金伯生分析说,我国吸收外资连续15年位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外贸总额位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世界第三,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市场、正在发生着的经济体制转型,这些都让WTO对中国期待很大,世界上也有声音希望中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尽更大的义务。
张汉林分析说,中国的市场开放程度远远超过别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开放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鲜明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这种发展,既非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市场经济,也不是过去所说的进口替代型贸易,而是自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优越性正在显现。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稳定发展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制度破坏者,中国很好地履行了入世承诺。
宋泓认为,中国是现有国际贸易体制的受益者,而且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需要这样一个多边的、规则约束下的国际贸易体制,“推动WTO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世贸组织中将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提倡利益多样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利益自然是一致的;同时,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在制成品贸易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也有着利益共同点”。在张汉林看来,对全球经济贸易发展来说,中国是制度的建设者、利益的平衡者。
“在新一轮的谈判中,中国将更有余地,发挥更大的作用”,金伯生认为,中国可以扮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润滑剂”,发挥协调的作用,“作为一个大国,考虑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责任和作用,应将眼光放得更远些,这也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民族地位。”
据《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