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社会关注
愿城市容得下
一辆小小自行车
中国曾有“自行车王国”之称,但是当下,一些城市开始取消自行车道,“自行车王国”的“自行车道”屡遭戕害,城市里大多平民的出行自由屡被决策消弭。事实上,自行车在我们的国度,尚不是一种消闲锻炼的工具,而是出行成本中的最后选择。正因如此,很多城市容不下“自行车道”,实质是剥夺了平民交通选择的自由,迫使其以高成本、低效率支付生存发展账单。在这个意义上,一味强调自行车的“快捷方便、无公害、不耗能”的环保意义是不对的,自行车道存在的强悍理由不应首先是环保,而是公民权益。
城市的交通生态应该是人性而多元的,汽车的出行效率、自行车的出行自由是和谐交响的版图。城市的发展要彰显社会公平,政府部门挥洒的决策智慧必须要维系社会阶层的权益平衡、甚至应合理地向弱势群体倾斜。城市的人格和魅力,也许未必在那些飞驰而封闭的大车里,自行车和自行车道上那些幸福而安静的笑脸,也许是一个城市最好看的风景。
(据《解放日报》)
独生子女面临
“爱的困惑”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中国迎来了第一代独生子女婚恋的高峰期。引人关注的是,独生子女婚恋多了些“爱的困惑”。
与他们的父辈相比,第一代独生子女在婚姻生活中忍让性、宽容度都不够。在父母过度保护下长大,在寻找恋爱、婚姻对象时也是在寻找“关爱”,可是一旦恋爱、成家之后,总是想从对方身上找到爱和呵护,但却往往得不到满足。同时,独生子女往往要面对多个长辈,而父母、祖父母在独生子女婚姻中也不自觉地成为了“第三者”,父母在孩子婚后还常常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这些都使他们的婚姻稳定性下降。
(据《新华每日电讯》)
“集体户口”
为何捆绑了婚姻自由
对于一些将户籍、档案挂靠在集体户口,而在广州又没有房产、亲戚的年轻人来说,落户前集体户口管理单位往往会和他们签署一份协议,如果需要结婚、生子,他们就必须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将户口外迁。根据不完全统计,广州目前有数十万集体户,一旦他们没有房产和直系亲属,结婚、生育就成了一个令他们头痛不已的问题。
数十万人的婚姻被集体户口紧紧捆绑,可以想象,这会带给他们人生怎样的尴尬与苦涩。然而,对这样的“户口捆绑婚姻”,相关管理单位却一脸无辜。因为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制度设计,不仅有着良好的善意初衷,还有极其权威的目标诉求,那就是便利计划生育管理。政府公共管理要体现善治,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斩断户口与那些公众权利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我们也已经看到,从制度层面上,当前户籍已经逐渐与教育、社保、结婚、生育等诸多因素进行脱离,而配合这样的制度理念,公权部门必然要做的,就是在管理中放弃那种“户口捆绑”思维,以更多的制度创新,来提供社会服务。 (据《中国经济时报》)
这个年代的
陌生人温度
太近则不敬,太远则不逊——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持与陌生人的交往秩序,是发生频繁交往和交易活动的城市人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个年代的陌生人,有时是擦肩而过的人,有时是见了千面万面的人。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就像两只长满刺的刺猬,分开怕寒冷,拥抱怕疼痛。陌生人的世界里充满着机会,也充斥着诱惑和传闻。有人说,37度是人体正常的体温,也是心灵的温度。37度关系意味着在陌生的人际交往中,生长着温暖的基因,活跃着基本的信任,人性始终维持在一个健康的基准。 据《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