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生活周刊·品石
3  4  
PDF 版
· 重在发现
· 哪些观赏石
值得收藏
· 收藏“大自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收藏“大自然”
●文/陈臻
  盛世重收藏。时下涌入收藏界的人士越来越多。几年前,我也不期陷入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收藏奇石。经过数年的收藏,我愈感到与其说是收藏奇石,不如说是收藏“大自然”更为贴切。

  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在地球上,石头可以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了,因为地壳运动,岩石扭曲劈裂,岩浆喷发,物质化合,风雨浸蚀,水浪冲击,去软留坚,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美仑美奂的奇石。目前,全国的奇石品种有九龙璧石、葡萄玛瑙、腊石、大化石、灵璧石、雨花石等200多个品种。从外力地质作用分析,可分为:水冲型、海蚀型、风化型、风成型、洞穴型等;赏石的角度主要可分为:景观石、象形石、图案纹理等三大类。奇石富于变化而非定型,具有不可重复性,每一件可以说都是孤品。目前我们对奇石的鉴赏主要强调“质、形、色、纹、韵”五个方面。

  自从爱上了奇石,每逢节假日,我便会邀上二三石友,带上工具,足穿“解放鞋”,到河边、江边去,融入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晴天,则沐浴在阳光中,在青山绿水之间,觅石、采石、搬石,出一身臭汗,陶冶情操,强健体魄;雨天(毛毛雨或小雨天气),石头颜色尽显,此时最易发现好石头,偶然得一精品,热血沸腾,快意无限,终身难忘!所以有人说采石是“拾起大自然散落的美,留下人世间永恒的爱!”

  采得奇石经配座、点题,供入居室,或置于几端,或置于博古架,那无言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便呈氤氲绕家中,何止平添几分雅致!朋友来了,增加高雅话题,岂不快哉。奇石乃缩景艺术,山水国画有“横三尺之幅,体百里之趣”之说,奇石则更为直观,“试看烟云三山之外,尽在灵石一掌中”。我有一石名《峻岳》,极尽大山之灵、之气、之势、之美,但见群山连绵,气势巍然,色相青苍,具绵亘千里之势;山间沟壑纵横,涧谷密布,既有翠岚层叠之秀,又有雄峰凌云之峻,山脚副峰舒缓升起,剪影十分优美;更为难得的是,副峰顶上天然造化竟呈一洼天潭。观此石常令我神游其间,物我两忘。这不是收藏大自然,又是什么!

  历史上李白、苏东坡、白居易、米芾、郑板桥等文坛大师以及许多帝王将相都是赏石名家,留下了许多咏石、论石、画石的大作。赏石之风长盛不衰,这不仅仅因奇石表相之美使然,更因为奇石所能承载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佛、道、禅等相一致。人们在赏石活动中,精神境界会因自然景物所潜伏的生命力变得细腻、深邃、坚韧乃至崇高起来。清代赵尔丰说:“石体坚贞,不以柔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叩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乐与为友。”当我们藏石逐步从感性转向理性的时候,就更多地带有哲理的意味,即使欣赏美,也更多地从“大象无形,大成若缺,大美不言”上去体会。一个真正的赏石家,必然是能够“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语)者。

  赏石不是看石,赏石是一种玩味,一种思考,一种陶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